于萍又说:“我给他说了,安吉说您给她寄了贺年明信片,可把我们羡慕坏了!局长还问你是不是爱写文章?我说是的,人家是我们单位有名的才女呢。张局长说他看过你写的很多文章,发表在咱们内部网站上的。不知道你还在哪里发表过?”
大家一听议论纷纷,提议安吉:“你应该抓住这个机会,调到省城去!你现在无牵无挂的,正好走掉!”
安吉嘴上说着:“调省城?这可不是那么简单的!”心下却蠢蠢欲动,“也许真的可以呢,不过要花点代价!”
于萍又说:“张局长据说时当兵的出身,从部队领导岗位上下来到地方,为人正直廉洁,应该可以帮忙的!”
安吉若有所思地沉默了,心下决定利用国庆节的机会去省城找找这位局长。
她已经很久不写诗了,也不曾以诗人自居,但是她内心深处还是觉得自己有写诗的天赋,不过在多年粗糙的生活中,生活的风沙暂时埋没了她的才华而已,只要略加打理,她还是可以重现光辉的。她的认知里,诗歌创作的来源和灵感要么来自极端的痛苦或者突然的幸福,可这两样,跟她现在的生活都是两离的。经历过这么多遭遇的她,心里早就没有了幸福的概念,同时,对于生活中的各种磨难,她也没有了敏锐的痛感,也许是习惯了,或者是麻木了。很多事情只有让她愤怒和憎恨,而不是痛苦,也许是没有了爱的感知的缘故。
曾经的爱人早就离去,那些痛楚或者幸福都已经变成墙上的蚊子血,而真实拥有的爱人,早就成了剩在碗底的米饭粒,不香不甜,也不足以饱腹,甚至现在已经成了该倒掉的垃圾!尤其像吴刚那样没有自尊和识别能力的人,他们很多年以来过的不过是一种灵肉分离的生活,只有义务没有权利,只有泄欲的需要没有感情的交流,安吉早就看透了他的本质,早就不对他报以希望,现在离婚了,只是她心有不甘,不甘于自己曾经的爱和希望给了这样一个人,自己含辛茹苦生育的儿子,遭遇了这样一个没用的父亲,害了自己也害了儿子,可是不要又不行。
中午的时候,儿子回家问:“老师让我们填个表,调查谁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我要不要填?”
安吉却坚决的让他否认,不去管儿子的争辩:“可是你们真的已经离婚了啊!”
安吉不是好面子,而是处于对人性的正视,她告诉儿子:“不要听信老师的许诺,人性都是冷漠的,并不会因为你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就对你多加照顾,反倒会对你另眼相看!再说爸爸妈妈虽然离婚了,但是我们会因为你照样联系,跟过去没有区别。所以你填不填都是一样的,不填的话,别人就不会知道。”
安吉觉得自己很虚伪,但是想到儿子在吴刚怀里的依偎和安逸,不能不感叹亲缘关系对孩子的重要性,尤其是父子之间的那种亲密无间是任何力量和关系都无法取代的,她是真的不想儿子失去父爱,虽然这父爱的质量有了吴刚的背叛而打了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