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尚听到华佗的消息,心思却活泛开来。华佗来了,就有利于救治袁绍的病情。
这是一个机会。
袁绍在,冀州就稳定,袁尚就有充足的时间建立自己的班底。
袁尚问道:“邓山,华佗在哪里坐诊?”
邓山道:“在城西的回春堂。据说华神医坐诊时,许多贫穷百姓分文不取,只收取药钱,所以无数人都去排队看病。那阵仗都快赶上锣鼓喧天了,简直是人山人海。”
袁尚点头,已经有了想法。
去了大将军府后,再去见华佗。
袁尚一路来到大将军府,径直往书房去。
袁绍的气色仍有些晦暗,两鬓斑白,突然就苍老了许多,再也没有昔日的意气风发,反而多了一丝落寞。
袁尚明白,这是袁绍败给了曹操。
就算因为袁尚的原因,和曹操打了个不胜不败,可是许攸的背叛,以及袁绍一辈子要强,却输给曹操,心里哪里能过得去。
这是心病。
袁尚站定后行礼道:“父亲。”
袁绍摆手道:“坐!”
袁尚在袁绍的对面坐下来。
袁绍哼了声,说道:“你小子回了邺城,有自己的住宅就不回来了吗?”
袁尚解释道:“父亲误会了,是儿子的事情很多,忙不过来。尤其是父亲赐给我五百士兵,我亲自训练,才耽搁了时间。”
袁绍有些惊讶,问道:“你亲自训练?”
袁尚点头道:“儿子的确是亲自训练,否则,如何让他们听从命令呢?要令行禁止,就必须同甘共苦。”
“好,好,好。”
袁绍点头赞许。
袁尚能放下身段练兵,和士兵打成一片,这是好事。尤其是袁尚现在不一样了,袁绍更是抱着希望。
袁绍话锋一转,问道:“就忙这些事儿吗?”
袁尚回答道:“主要是训练的事情。另外,儿子让人打探华佗的消息,您猜怎么着?”
“正巧华神医来了邺县,在城内给人治病。儿子已经让邓山去打探消息,等了解清楚,就亲自去一趟,请华神医来给父亲诊治一番。”
袁尚说道:“父亲身体好,我袁家基业才有擎天柱石。”
袁绍脸上更是多了一抹笑意,袁尚关心他的身体,袁绍就觉得不错。
儿子懂事了。
袁绍心中欢喜,摆手道:“我身体好得很,不需要诊治。这一次找你来,倒是和救人有些关系。如果你能请动华佗,自是最好。”
袁尚道:“请父亲示下。”
袁绍正色道:“邺县城内,有大儒郑玄。之前,郑玄在青州讲学,为父把他征召到邺县,想让他做官,他怎么都不愿意。官渡一战,为父让他随军南下。如今跟着回来了,却是病倒了,你代为父去探望一番。”
“喏!”
袁尚立刻应下。
他一下想起郑玄的事儿。
郑玄是汉末儒家的领袖人物,毫不客气的说,孔融、管宁之类的人,在郑玄面前都是晚辈。
只不过郑玄上了年纪,已经是七十岁左右的人。
如果治好郑玄,能和郑玄搭上关系,甚至拜郑玄为师,对袁尚的帮助是无与伦比的。
袁绍见袁尚思考,摆手道:“你事情多,忙你的去吧。”
“儿子告退!”
袁尚不再逗留,让袁绍注意身体就离开。
出了大将军府,袁尚思忖一番,没有直接去华佗坐诊的地方,而是先回了府上。
要请华佗,可不容易。
需要礼物才行。
这礼物也不能是普通的礼物,否则难以打动华佗。
袁尚取出纸笔,纸张比较差,至少能用。袁尚思虑一番,提笔写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八个字。不过写下来后,又涂改换上一个名字——伤寒杂病诸方。
这是北宋官方主持编纂的中医方剂医书,记载了诸多治病的药方。
时间尚早,袁尚一点点的誊写,到下午申时左右才停笔。他摘抄了很多的内容,涉及到伤寒、杂病、儿科、伤折等各种病症,却也没有写完。
全部抄完,不是一两天的事。
这一摞药方,是袁尚的底气。
他要借此打动华佗,进一步留下华佗。
时间尚早,袁尚想到军队将士读书的事情,又写了一篇《千字文》。
这是专门的启蒙书,用来给军中的将士学习正合适,先背诵下来再一个字一个字的认识。
袁尚默写下来,该调整的微调一下,就让人交给黄志。等《千字文》的事情准备妥当,袁尚才带着装订好的书册,带着邓山往回春堂去。
当袁尚抵近回春堂时,夜色降临。
已经是十一月,冷风吹拂,吹在脸上像是刀刮一样。马车在回春堂外停下时,外面没了人,回春堂的房门都已经关上。
邓山直接上前去敲门,不多时,房门打开,一个年轻人探出脑袋,道:“你们找谁?”
邓山昂着头道:“去通报一声,大将军府三公子袁尚来访,让华佗出来迎接。”
“闭嘴!”
袁尚呵斥一声。
他看向年轻人,微笑道:“请通报华神医,袁尚有事相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