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龙二年(708年)秋,外戚干政越发严重,武平一请抑外戚以期挽回衰败的国运,唐中宗不许。
“……而陨如吴含桃许大。红色可爱。次零然而下者。牧如黄梁粟粒。”
陕城龙华寺佛堂,洪昉禅师身穿洗得有些褪色的袈裟,坐于佛堂最上首,身前僧人弟子百余人,这是龙华寺建寺以来第一次全员出席的功课考教。
洪昉禅师诵完最后一句《弥勒上生经》,老朽如枯木树皮的脸上显出一丝疲态。
“闻觉留下,其他人散了吧。”
“是。”
僧人们鱼贯而出,原先有些拥挤的佛堂只剩下洪昉禅师和觉闻二人,一下子显得冷清得很。
觉闻是一个老和尚,看上去和洪昉禅师差不多苍老,是龙华寺除了洪昉禅师年纪最大的和尚,但实际上也是洪昉禅师的弟子。
“师父,您留我下来有什么事吗?”
“觉闻啊,你跟着贫僧多久了?”
“师父,五十有二了。”
“是啊,五十二年了啊,第一次见你,你还是一个脏兮兮的小娃娃。”
洪昉禅师笑着轻声说道,眼神悠远,仿佛在回忆什么。
觉闻心里咯噔一声,发现了师父今天有些不同寻常。
“为师今日大限到了,合该圆寂。”
洪昉禅师回过神来,微笑地说着,就像是在说和自己没有关系的小事。
觉闻听罢,直愣愣地盯着师父,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第一次见到师父,师父就是这种垂垂老矣的模样,五十几年过去了,师父还是这样,他早就忘记了师父可能会圆寂这种事情。可是看到师父今天的这个模样,他才突然惊觉,原来师父也到了要圆寂的时候。
酸涩的情感在觉闻的心中晕开,伴随着阵阵撕裂的痛感。师父是陪伴他最久的人,甚至远远超过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
自从八岁父母被仇家杀害之后,他就过起了有上顿没下顿的乞讨生活,有的时候为了生存甚至要和野狗抢东西吃。就在一次他被流氓打得遍体鳞伤,躺在污泥里奄奄一息的时候,师父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觉闻永远忘不了,当时的师父走到自己面前,缓缓蹲下,不顾自己会弄脏那一身好看的袈裟背起自己就往医馆走。
少年觉闻气息奄奄,用尽全力说出一句话。
“为……什么……救我?”
在觉闻将要昏死过去的那一刻,他隐隐约约地听到了那时还不是他师父的洪昉禅师说的话。
“因为,你与佛有缘啊。”
在伤愈之后,原本不叫觉闻的少年就有了觉闻这个新的名字,跟着师父洪昉禅师行走天下,龙华寺的师弟们大多也是类似的遭遇。
他见过师父被先帝武则天素手调羹数月以期能够供养为国师,他也见过师父在市井乱巷里为饿死的乞丐诵经超度。
是吗?在自己心里如同人间活佛的师父也要圆寂了吗?
觉闻想着,不觉已经是泪流满面。
“哭什么!生老病死乃人间常态,为师圆寂本就是寻常小事,今日留你一人下来是有事叮嘱。”
“为师圆寂后,龙华寺由你当主持,一切照旧。唯有一点务必要记住,龙华寺的僧人不能是高坐在供桌上的镀金佛像,只能是走在人间的救难僧人。”
“待为师圆寂后,若有舍利留下,将来自会有有缘人来取,你且记得给他便是,勿要不舍。”
“走吧……病坊的病人今天的药还没磨呢,两个时辰后来再来这里。”
一口气说完这些话,洪昉禅师仿佛十分疲惫,便闭上了眼睛。
觉闻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砰砰砰”重重磕了三个响头,毫不在意额头鲜血直流。
“觉闻,拜谢师恩!”
声音沙哑而颤抖,觉闻失魂落魄地站起来,踉踉跄跄地走了出去。
佛堂又恢复了安静,只留洪昉禅师一人静静地坐在原地。
“出来吧,也该做一个了断了。”
洪昉禅师睁开了眼睛,盯着身前空中的虚无,轻轻开口。
一丝黑气凭空出现在洪昉禅师身前,顿时整个佛堂变得阴森起来。阴气丛生,使得温度骤降。
“哈哈哈哈,一百年!整整一百年!洪昉秃驴,你终于要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