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9章 比如?襄王殿下不用七步,就能找出许多例子(1 / 2)让你代班,没让你中兴大明首页

这……

此言一出,全场静默。

毕竟这不是有可能,是太有可能了。

升斗小民管什么国家大计?

只打自己的小算盘。

一亩地种稻子能得两石,不过纹银一两。但同样一亩地,可产十几石桑叶,少者也有六七石。多则纹银五六两,少也有二三两。

数倍差异下,种稻还是种桑?

而且,桑树四年起科!

第二年便可养蚕的桑树,第四年才会征税。两相比较,又比种稻便宜了许多。

很容易让百姓在利益驱使下,作出利己选择。

襄王摇头,特别语重心长地道:“春秋时,管夷吾便以一粮灭四国。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陛下当谨记粮乃国本啊!”

“粮荒,则百姓饥,民生乱,国之不稳。”

这话一出,原本反对开海禁的一小撮兴奋了。马上趁机谏言,请皇爷多多考虑襄王的耿介忠言。

切莫因小失大。

所以他才派人寻找玉米、土豆啊!

为的可不就是增加粮食产量?

朱祁钰暗忖,面上却满是赞许:“襄王叔果然老成谋国,张口便是国计民生。朕记下了。后续会勤加督导,便发展丝麻也保证有度,绝不让齐纨鲁缟事在我大明重演。”

虽不知这位三让天下,风雨半点不沾的襄王叔怎就一改往日作风。

但毕竟自家亲叔。

对他有举荐之德,如今更有支持之意。

朱祁钰心里清楚着,虽然自己手刃皇兄、代父废后的强硬手段让宗室颇为忌惮。

可若没有周王叔祖的神来一笔。

再加上襄王叔的随后赶上,给原就因秦纮事而战战兢兢的荆襄诸王们又添新压,事情绝不会这般顺利。

五叔大功!

而对于功臣,朱祁钰态度一向良好。不但细听良言,还得恳切相问。恨不得让亲叔给他打打分,方方面面都点评下。

襄王一时困惑,弄不清楚二侄子到底是演技良好,还是真求知若渴。

但朝廷对待藩王的态度有变。

献地上被周王叔捷足先登,他也只好另辟蹊径,做让二侄子更刮目相看的那个。

当然发表看法不是挑衅君王,该有的彩虹屁不能省:“陛下过奖,臣不过些许愚见。想着您万一着眼长远,未曾注意这等小处,也做个查漏补缺之用。”

“您既已有章程,臣自不必多言。至于别的,陛下文韬武略,英明无匹。不过……”

殿下皱眉,似有些肺腑之言不知当讲不当讲模样。

朱祁钰当即表示愿闻其详。

然后,他就听到了襄王对于户籍事的担忧:“土木之变后,上……正庶人被掳,贼兵虎视眈眈。内外交迫下,陛下事急从权倒也无可厚非。”

“但如今,刀兵已息,天下承平。您这权宜之计,是不是也该停停了?”

到底户籍划分虽严了些,但也是为了皇朝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