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6章 博买务-重税-贪腐(1 / 2)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首页

【蜀锦天下闻名,而其余布料也是“罗纨锦绮等物甲天下”。而这样的财富,宋朝自然不会放过,加上本来就有的专卖惯例,自然而然,蜀地的布帛也被划入了专卖范畴。】

【于是,赵光义登基后,宋朝政府在这里设立了“博买务”,第一件事就是将布帛贸易变成官府专卖,要求蜀地的百姓要按照规定的数量织造布帛,并交与官府,禁止个体农民和小商贩自行买卖。】

【随后,又将蜀地的茶叶也划入官府专卖的范围,蜀地茶农要按规定缴纳完赋税,才能把茶叶卖给官府的茶场或政府规定的大茶商,不允许茶农贩卖到外地。】

【这两个政策造成的结果是灾难性的。】

宋朝,开宝元年。

赵匡胤脸色铁青,为赵光义搞出来的这个博买务:“朕平灭后蜀,忙着安抚当地人心,忙着减免百姓赋税,是为了什么?还不是生怕百姓们失去活路、前路无着,最后对朝廷生怨,揭竿而起吗?”

他指着赵光义怒骂:“可你呢?你设立这玩意儿的时候有没有动过脑子?这东西,看起来是不错,但它能随随便便就起来一个吗?你的监督机制完善了没有?你的条例够不够清晰?你能确保底下的人不会私自苛以重税、层层加码吗?”

清朝中后期。

一名大臣看到此情此景,自然也能想到诸多依托这些维生的百姓、起义是他们失去活路后必然的结果,但是,这和他们大清的某些地方又是何等相像!

他不由低低呢喃:“百万漕工衣食所系啊……”近日来,朝堂上是否停止漕运一事争吵得正激烈。这关系的,可不只是卑微的漕工,还有那漕工群体,以及诸位大人们的身家利益。

【前面提到,蜀地不少百姓为了生计、都从事一些纺织或采茶,更何况还有专门从事此道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禁止私自买卖后,他们就失去了很大一部分的收入,何况,政府收购布帛和茶叶时,本就属于低价,再加上官吏们中饱私囊,收购的价格就更加低廉。】

【许多茶农和专门织造布帛的百姓破产,无以为继;不少贩卖布帛和茶叶的中小商贩也纷纷破产,生路断绝;而其余在耕种之余从事纺织采茶的农民,也失去了一笔关键收入。】

【为什么是关键收入?因为他们自己耕种是无法得到足够的粮食的,而通过纺织采茶赚到的钱,就是为了从市场上买到粮食,养活家小。】

【而此时,蜀地的大族们趁机将粮食涨价,高价售卖,迫使无粮的百姓花费大量钱款买米,而没有钱的为了活下去,只能一点一点卖掉自己的土地,最后或者越发贫困,或者转为旁户。】

【博买务官员的剥削,更甚传统理论中商人的敲骨吸髓。】

宋朝,淳化四年。

赵光义觉得自己找到了蜀地爆发大规模起义的根源,就是这个博买务政策。

此时的他,经历过风风雨雨,早不是那种必须要把自己政策贯彻到底,觉得取消就是自己丢脸的情况了。于是,他很自然地向诸位宰辅重臣们道:“众卿,朕以为这博买务一事应当重新调整,蜀地的情况还需细细斟酌才是。”

实在不行,就暂且取消蜀地的博买政策再说。

朝臣们皆为赞同,这一政令很快就被发布下去。

此时,赵光义解决了心头大患,又开始想要找回些场子,就从那个“博买务官员的剥削”开始吧,朕明明设立博买务也是为了方便百姓,固然有思虑不周的地方,但也是一片好心。

可这些官员是怎么回事?生生把朕的善意变成了压迫百姓,还打着朕的旗号,抹黑朕的名誉,孰不可忍!

于是,他又派了亲信去调查蜀地的官员、特别是博买务有关的,暗暗打算若是贪腐枉法严重,那就斩了,既出了气,又震慑其余官员,再用来收揽一波民心。

汉朝初年。

刘邦也为赵光义这敛财政策惊叹:“他可真敢!这么一来,蜀地必然要反,只要来一场天灾,把现下这种脆弱的情况打破,这些百姓们就会立刻揭竿而起。”

而规模还不会小。本来或许蜀地也会有农民起义,但规模未必会太大。但现在,一个博买务就波及到了所有普通百姓:农民、小商贩、旁户……加上旁户,这个多年来一直备受剥削的、数量极多的群体,一旦响应,整个蜀地都会是一片战火。

“宋朝可得花费一段时间喽!”镇压还是可以镇压的,就怕他们压下去以后也不改变,那这蜀地可就不会安宁了。

汉朝,高皇后年间。

吕雉看着神迹中的情况,摇摇头,单单博买务确实可以导致不少百姓失去生计,但先前的广大旁户才是最关键的!

如果按神迹的火药桶比喻,博买务可以说是点燃火药桶的东西,但是火药桶本身还是源自于八成的人口都是旁户,没有自己的土地,就算有,种出来的粮食也做不到自给自足。

没有土地,没有粮食,这才是关键!

所以,她一力推行的均分土地的政策必须落实下去,每一个平民都要有自己的、足够的土地才可以,每个大汉的子民都要有一口饭吃。

【博买务和旁户加起来,已经足够让川蜀地区这块土地重燃战火。】

【但这还不是所有原因。】

唐朝,贞观三年。

“啊?这些还不够吗?还有什么事情?”程咬金目瞪口呆,按他觉得,这些事情已经够严重了,情况还能更严重吗?

李世民叹息道:“自然还有,赋税。”先前,神迹一直都没有提到过蜀地的赋税情况,原本他还以为是不是与赋税无关,但既然还有原因,那恐怕赋税也在其中。

而且,博买务的官员在勒索百姓,那其他官员就不会吗?

【宋朝在田赋上大致沿用了唐朝晚期以来的两税法,按照田产和资产征税,一年在夏秋两季各征收一次。】

【但这只是名义上的正税。实际上,宋朝在打下各个割据势力的地盘后,基本上全盘照收了这个势力在当地施行的种种正税外的税收政策,被称之为“沿纳”或者“杂变之赋”。】

【蜀地也不例外。宋朝收复蜀地后,将后蜀的头子钱、牛皮钱等苛捐杂税全部继承下来。开宝六年,“是岁,令川峡人户两税(田赋)以上输纳钱、帛,每贯收七文,每匹收十文,丝绵一两、茶一斤、秆草一束各一文”,称为“头子钱”,史称“头子钱纳官始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