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中,如果能看到真人就好了”。来顺娘笑了。
“娘,要是没啥事,俺去看书去了,俺志民叔说了,只要俺想看书,以后有的是,还有报纸哩?”
“啥,他还给你包子吃,可不敢要!你忠仁爷爷,你志民叔可帮了咱家不少忙了,这一辈子的他家的人情咱都还不完!”来顺娘急忙站了起来
“唉呀,俺的娘来,你听哪去了,我说的是报纸,就是看的报纸,你包大米的那报纸,知道不?”来顺笑的弯下了腰,直喊笑的心口疼。
来顺娘听来顺这么一说,也笑了,“你这熊孩子,包子,报纸,这音都是一样的,你能怪娘说错?”拉过来顺轻轻的拍了他两下“不给娘说清楚,还笑话俺,欠不欠揍?”
“娘打不着喽”!来顺转身跑回屋里。
吃罢了响午饭,娘让来顺去镇上姑家接妹妹去,并拿出两双新布鞋,一兜豆馅馍馍。明天学校要开学了,都说姑娘侄女亲,这话真不错,来顺姑凤英把妹妹金铃看的亲的很。在镇上上学,吃住都在姑家,别管怎么说,姑父在派出所,姑在医院,都是吃公家粮的人,条件比来顺家强。姑父也稀罕这个长相俊俏的小侄女,吃的穿的用的,都仅着金铃。这小妮也懂事,人前人后姑父叫的那个亲,可把姑父张红星乐坏了。
岳家庄到镇上并不远,只有五里路的路程,据说这个镇孔子在这住过,所以起名就叫孔家镇。
孔家镇并不算太大,除了南北一条街,有十几家商铺外,就是供销社和邮电局了。来顺姑上班的医院在镇东南角,姑父的单位在西南角,学校也在西南角,就在金铃上学的中学旁边。为了一家人方便,姑夫一家就住在公家分的一个小院子里,就在派出所院内,金铃上学倒也方便。
由于今天是十五,姑夫和姑都休息在家。来顺拿出娘做的两双布鞋,分别递给姑夫和姑:这是俺娘冬天做的,恁俩一人一双。又拿出豆馅馍馍,对姑说:”俺娘说,俺姑就爱吃俺娘蒸的豆馅馍馍,中午刚蒸好的。”姑接过来,对来顺笑着说,“你娘手工活就是好,我是比不上她。知道我在医院里走来走去,年年都给我做鞋,现在是做的少了,你那两个表哥在家的时候,都是你妈给做的。也知道俺一家人爱吃豆馅馍馍,年年蒸了给送来。这么好的兄弟媳妇不多了。”来顺不好意思摸了摸了头说,“都是应该的,咱不是一家人吗?”
“哥,哥”远远传来一个女孩子的声音,听那声音急中带喘,就知道一路小跑来的。顺着声音看过去,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出现在面前,大约有一米五的个头,扎着两个麻花辫,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脸上还有两个深深的酒窝。因为跑的急,白净的脸上还闪着红扑扑的颜色。一件小红花外衣罩在棉袄外面,一条天蓝色的裤子,一双自做的红色灯芯绒棉鞋。搭配的简单却也素净。一个活力的四射的美少女,她就是来顺的妹妹金玲。
“你就不能慢点跑,出了汗,再晾着,可是容易感冒的。”来顺姑边说边给侄女擦汗。小姑娘一把把来顺的胳膊抱在怀里,边撒娇说,“哥,你才来接我,回到家看焰火会不会晚了?”来顺看了看墙上的挂钟,
“不晚呢,这还不到两点呢?到了家,喝完汤,天黑了才放哩,你急的啥?”
“那我要的烟花你都给我买到了没有?”
“都买到了,串地猴,花蝴蝶,十三响,都有。”
“玲玲啊,还有这些,这是姑夫给你买的”。张红星从里屋拿出一个袋子,里面装着不少烟花。
“姑夫,你什么时候买的,我咋不知道呢?”玲玲很惊讶。
“知道了就不叫惊喜了!你两个哥哥不在家,就你最小了,天天在我家,你想要什么我能不知道?”
“姑夫,你不能庞着她,天天给她买这买那的!”
“哥,别吃醋啊,姑夫疼我!”玲玲又跑到姑夫身边,冲哥哥做了个鬼脸,把烟花抱在怀里。
“来顺啊,你过来!”姑在里屋里叫来顺,只见姑用装豆馅馍的布包装了一些东西。“姑,你又装的啥啊?”
“我和你姑夫单位分的大米,给你家一半,让你娘煮粥喝,她胃不好,拿着!”
“唉呀,姑啊,我妹妹还在你家吃饭,你就放着自己吃吧,家里有粮食,够吃的。”
“说什么呢,我和你姑夫的工资还养活不了你妹妹,当年,还不是你爹娘供我上的学!再说了,这大米不能放久了,天热了,容易生虫子!你姑夫有时在外边,家里吃不了多少东西!”
来顺还想推让,张红星过来了,对来顺说,“孩子,你拿上,家里有的东西,要是没有,我也不能借了给你不是。你爹在的时候,帮我们多少忙你都不知道。”
来顺一看,实在是推不掉了,只好接过来抱在怀里。
“姑,那俺和玲玲早点回去啦!”
“行,早点回吧,别让你娘挂念!路上骑车可慢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