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离大别山附近的金寨县,由于天色已晚,二人当天在金寨县找了一家宾馆住下。现在卜椴的记忆已经恢复了一部分,自从记忆恢复以后,凌瑾林和卜椴的感情更加的深厚,已经是无话不谈。
二人商定了,第二天进入大别山的行程计划,商定灵芝的寻找方法,凌瑾林在记忆中寻找到,灵芝的生长环境,以及寻找方法。凌瑾林二人商定好后已经是十二点多了,两人没有睡觉,以为他们有更好的休息方法,两个人各自打坐修炼起来。
大别山2在华夏可谓家喻户晓,但凡第一次听到这个山名的人都觉得这名字太与众不同了,为什么叫大别山呢?追根溯源,大别山名称来源于我国第一部地理着作尚书禹贡,禹贡中两次提及大别大别山,如:导嶓冢,至于荆山内方,至于大别译文:开通嶓冢山到达荆山。开通内方山到达大别山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过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译文:从嶓冢山开始疏导漾水,向东流成为汉水又向东流,成为沧浪水经过三澨水,到达大别山,向南流进长江。另外,大别山有着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文化渊源,大别山脉连绵数百里,是中国长江和淮河的分水岭,山南麓的水流入长江,北麓的水流入淮河,因此大别山南北的气候环境截然不同,植物也差异也很大。相传西汉汉武帝祭祀古南岳天柱山时经过大别山,当他登上了大别山主峰后,观赏了南北二侧的景色不禁感叹道:“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之大果别于他山也!”随行的伟大史学家司马迁公元前145公元前87记录之,于是大别山由此名声大振。大别山主峰为什么叫白马尖呢?相传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汉明帝刘庄为铭记天竺古印度高僧迦什摩腾、竺法兰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到中国传播佛教,在黄河流域的洛阳兴建了白马寺,为了在长 一秒记住域名m.3qdu.com
淮河流域也宏扬佛法,又命名长江淮河分岭的大别山主峰为白马尖,此后就有了“北有白马寺,南有白马尖”一说。
凌瑾林他们所需要找的灵芝,正是生长在优白马尖之称的霍山。霍山灵芝产自安徽省霍山县,霍山县总体为山地地貌,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依次可分为中山、低山和丘陵畈区,并间有一些小型的河谷盆地。中山区位于县境西南部,大体范围在磨子潭、大化坪、漫水河、上土市、太阳、太平畈几个乡镇,面积896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44。该区山势雄峻,谷深坡陡,海拔高度大都在800米以上,平均1000米左右,最高处达1700多米,千米以上的高峰几十座。大别山主峰白马尖及其姊妹峰多云尖,均坐落在这里。气候、植被、土壤呈明显的垂直分布。
霍山县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主要气候特征是:季风气候明显,雨量充沛,冷热适中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大光、热、水等气候资源丰富。县境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受季风影响较大。春季多为东、东南和南风,雨水较多,气候温和夏季多为南和西南风,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环流笼罩下,雨水多且较集中,有时甚至有狂风暴雨,但总体光照仍然充足,气温较高秋季以西风居多,深秋也有少量偏北风,风力、风速不是很大,雨水较少,天高气爽冬季受大陆冷高压控制,雨雪少,北风多,有时也刮东北风或西北风,显得干冷。因而,霍山县气候是“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全县年平均降水量为1366毫米,夏季是一年中雨量最集中的季节,其降水量占全年的441,梅雨季节阴雨连绵,时伴有雷暴大风。雨量空间分布有着明显的差异,山区比丘陵畈区多,两者之比为6:4。全年年均气温在153,其中1月份平均气温为3,7月份平均气温为279,酷暑和严寒极少,冷热较为适中,适宜生长灵芝。
一秒记住域名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