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91章 许昌风云(下)(1 / 2)吞噬天下之权谋三国首页

汉献帝狠狠地咬破手指,鲜血顿时涌出,滴落在诏书上。他的眼神坚定而决绝,他知道这是一场生死博弈,他必须展现出自己的决心和勇气。

他用颤抖的手指沾取了自己的鲜血,开始在诏书上书写。每一个字都是用他的血液浸染而成,每一个笔画都透露着他的决心和坚定。他不惜一切代价,要让大汉的将领和官员听从他的号令,脱离曹操的控制。

汉献帝的表情凝重而庄严,他的眼神中透露着一种无畏和坚毅。他知道这份血书将会引发一场风暴,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无论前路如何艰难,他都会坚定地走下去。

诏书上的字迹斑驳而深沉,每一个字都仿佛在述说着汉献帝的心声。他用自己的鲜血来书写这份诏书,表达了自己对大汉江山的忠诚和执着。他自己坚信这份血书将会载入史册,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

汉献帝闭上了双眼,深深地吸了口气,将诏书交给身边的董承。他知道接下来将会是一场生死搏斗,但无论如何,他都会坚定地站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直至最后一刻。

董承含泪把血书收下,并且解下提前准备的玉石腰带,把血书吹干折叠后夹在衣带的夹缝之中,之后董贵人再以匹配衣带的丝线缝好。整个过程算是天衣无缝,董承待了许久,立刻系好衣带拜别汉献帝就要出宫。

但是董承却被曹操和曹丕带着卫兵堵在了皇宫之中。

董承看着步履蹒跚的曹操,见他头顶上系着一块白色的头布,显然头风病还在。但是曹操竟然忍着病痛携子曹丕来宫中。

董承顿时心里犹如十五只桶打水,是七上八下!他甚至怀疑是不是荀彧向曹操去告密了?怎么自己这么巧就被曹操父子堵在宫中?

曹操眯着眼,面色煞白,却是冷酷的一脸杀气,他如死神般的问董承因何来到宫中面圣?

董承这时豁出去了,不管荀彧是否告密,此时他都要一口咬死自己没有反对曹操,自己来皇宫也没有讨血诏!于是董承装作一脸淡定的回答道:“丞相问得好生古怪。吾乃朝廷国丈,又是陛下的臣子,听闻陛下要随丞相出行淮南,因此特来问询陛下有没有什么事情要臣来处理的。顺便也来看望一下董贵人,毕竟父女一场。这次陛下去寿春避难,吾也不知道有没有命再见陛下和女儿了。算是临别一叙。”

曹操看了看董承,眼神冷得如同一头野兽,似乎要看穿他的内心!董承的心这一刻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煎熬,他知道只要曹操有半点的察觉,在特殊时期,一定会对自己下死手的!

好在曹操看了半晌董承,见董承态度还挺横的,似乎没有什么猥琐和心虚的表情,于是便说道:“国丈体贴圣意同时也舐犊情深,孤都理解。那便不再挽留国丈了。只是这规矩还是要遵守的,来人呐,给国丈送行。”

说罢曹丕给身边的侍卫一个眼色,四个侍卫便上前去“送”董承,其实是给他搜身。

董承冷哼一下,道:“哼!我乃国丈进出拜见陛下还要被人搜身!当真是丞相的规矩比天还大。”

曹操则是仍旧一脸的冰冷,静待搜身的结果。

四个侍卫搜了半天,没有任何的异物和夹带。

但是曹操仍旧不放心,他的目光锁定在董承那根漂亮的玉石镶嵌点缀的腰带上了。

“国丈的腰带好生华丽啊,可否解下来要我观之?”曹操阴冷的说道。

董承闻言瞬间心里凉了半截!若是这衣带被曹操拿去,一旦发觉,自己立刻人赃并获,事情就会败露!

可是如果不解下来又相当于此地无银三百两,于是董承心一横,索性大大方方的把腰带接下来,递给侍卫,送到曹操手中。

曹操缓缓的接过衣带,他此时还在被头顶的头风折磨,因此无法检查,于是把衣带给了一旁的曹丕。

曹丕心领神会,检查这根腰带,一时间倒也没查出什么。刚刚董贵人选择的衣线都是同衣带同样颜色不差分毫的,而且针眼都是按照衣带上原先的针眼缝合的!当真是天衣无缝,因此曹丕看了半晌,并未看出端倪。他用眼神回曹操,衣带无恙。

董承则是一脸的傲气还有几分嫌弃,毕竟他这种高贵的身份,他的衣带被曹操要去观看,曹操是颇为失礼的,而且显得好似贪图贵物的登徒子。

曹操也知道有些施礼和容易被人非议,但他曹孟德是何等人物,天下奸雄,从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他反倒要戏弄董承一下,顺便再验一验他此行有没有对自己的反叛之心!

“国丈啊,此玉带十分精美和贵重,汝可愿意割爱,将之送与孤?”曹操慢条斯理的问道。

面对这个无礼的要求,董承十分厌恶和焦急,若是此物给了曹操,自己此来就算是白跑一趟了,而且衣带中毕竟有血诏,放在曹操手中迟早是夜长梦多!

但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表现出对衣带的重视,董承反而轻描淡写的说道:“既然丞相喜欢,吾自当奉上。但是吾乃国丈,皇亲国戚,代表陛下颜面。吾把衣带给了丞相,还烦请陛下赏赐一根新的衣带给老臣,不然这外衣无带,老臣走到半路浑身衣衫不整甚是不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