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3章 借书巧遇(2 / 2)寻找琼花观首页

阅读论语,我能感觉到孔子是一个智慧、宽容、仁慈的老者,他想的是如何提高自己、教导学生,而没有其它的什么想法。以他的品行,绝不会因为几条脩干肉而逼死学生也不会搞什么婚外情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术造假更与孔圣人无缘。

在教学的态度上,他宽以待人,主张“有教无类”,即倡导无论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追随这样的老师,才会有安全感和希望。

他能用公正的眼光看人,体现在对待名声不好的互乡童子求学这件事上“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孔子没有拒绝互乡童子求学的请求,因为他能肯定别人的进步,“与其进也”,而不是抓住别人的过去不放。

孔子从不放松学习,他好学而又有自信“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在教学方法上,孔子创立了启发式教育的全新模式举一反三和循循善诱。

论语述而中有这样的记载“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孔子论述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名言,对后人的影响十分深远。

颜渊对自己的老师很崇敬,他在回忆中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启发式的教育既体现了老师的引导作用,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点石成金之功效,历来为世人所称道。

当然对于宰我的懒惰,子路的鲁莽,言无不尽的孔子会直接指出来。

孔子年高德劭,他平易近人、道德高、学问好、知无不言的作风,在弟子和后人的描述中,为自己获得了“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的评价。也就是温和而严厉,威严而不凶猛,庄重而安详。这才是一个老师应该有的形象设计。

韩愈除了师说,还写有进学解这样一篇记录师、生之间问答的文章。文中的“国子先生”,是韩愈塑造的一位诲人不倦的好老师。他教导学生们“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当听到学生为自己的处境鸣不平时,国子先生反而劝他们要象自己一样知足。有学问、无私心,他同样是老师们学习的榜样。

老师的形象设计在孔子之后不断地得到完善

礼记学记提出“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老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地充实自己,使自己的学问能“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礼记学记还提出了“师严道尊”的观点“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只有治学严谨、自身形象良好、自爱和爱人的老师,他的学术才能得到尊重,他的形象才能有引导人们学习的号召力。

有一个问题需要明确无论学生成才、成器与否,自我修养都是每个老师的必修课。孔子的学生也不是每一个都贤能。比如宰我是“粪土之墙不可圬”,子夏疑似教出了不孝、杀妻的吴起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有老师的样子,否则肯定会教出坏学生。

老师提高自我修养,大宋江山才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