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6章 烤鱿鱼丝(2 / 2)七零随军:海岛日常美滋滋首页

乌贼则是扁圆的形状,像个热水袋,肉鳍有点像裙边,将躯干圈了起来。因为墨汁量格外大,也被叫做墨鱼。

它的内壳也是三者中最大最厚的,像艘小白船,用指甲刮甚至会有粉末掉下来。

这东西还有个专门的名字,叫做墨鱼骨、海螵(piāo)蛸,可以当作中药材用。

来来来,看图学知识啦(图源网络)!

正好这时扫盲班的课程已经结束了,她也有了充足的时间,来研究怎么烤鱿鱼丝才最好吃。

烤鱿鱼丝其实不复杂,关键在于材料足够新鲜,另外则是火候把控要到位。

烘烤过程中,火力只能小不能大,否则最后的成品就会干巴难嚼,跟吃树叶差不多。

当然了,同样是鱿鱼丝,使用的原料不同,调味和配方不同,口感也会千差万别。

徐雨溪喜欢吃鲜,觉得没必要额外加什么调料,只要能将鱿鱼本身的鲜味充分体现出来就行,因此只准备了少量的糖、盐用来提味。

实验阶段自然是用不上烤炉的。

她的习惯,是充分利用做饭之后灶里的余炭来试做吃食,等到确定最终做法了,才用烤炉来量产。

定下思路以后,当天晚上,她就参照外祖家的做法,用了之前晒的干鱿鱼来烤。

前面的做法和平时做菜一样,都有个先泡软的流程,不然鱿鱼会又干又硬,难以入口。

鉴于鱼在水里泡得太久,鲜味容易流失,她只泡了二十分钟。

不过,在这个基础上,又重新放锅里蒸了五分钟,免得太柴嚼不动。

因为炮制干鱿鱼时已经先泡过盐水,所以现在任何调料都可以不用抹,直接上架小火慢烤就行。

第二天中午,用的是早上服务社刚买的鲜鱿鱼。

刚捕捞上岸的鱿鱼,还没完全死去,表皮的颜色在不停变换,证明着自己的新鲜度。

扒掉内壳、去掉内脏、撕掉外膜以后,直接抹上少量的糖和盐就能烤。

鲜鱿烘烤的过程中,闻起来格外香甜美味。但是因为水分太足,要想烤到能久放贮藏的程度,需要的时间比干鱿鱼要多很多。

第二天晚上,用的则是晒了整个白天的半干鱿鱼。

这也是徐雨溪最为看好的一次尝试。

在太阳底下暴晒了一整天以后,它的水分明显比鲜鱿少了很多,却又远远没到干品的硬度。既保留了新鲜度,韧性和厚度又刚刚好。

烤制的时间介于鲜品和干品之间,小火烘够十分钟左右,表面的色泽就会变得金黄诱人。

顺着鱼的纹路,很轻易就能将它撕成细细的鱿鱼丝。

塞进嘴里的瞬间,海鲜的咸香味立刻就会散开,并随着每一口呼吸浸润全身。

更难得的是,吃完以后,嘴里的回味是淡淡的鲜甜,一点都不觉得腥。

鱿鱼丝真的特别适合用来打发时间,而且吃完还不脏手(图源网络)!

“我也觉得今晚烘的这种最好吃。有嚼劲,弹性足,软硬适中又不失咬劲儿。干湿度刚刚好,保留着鲜鱿鱼肥厚的口感,不用怎么费力气就能咬断。紧接着越嚼越香,口感也越来越绵韧,挺神奇的。”

姜云拿着巴掌大的鱿鱼片,撕得正起劲,一口接一口地往嘴里塞,根本停不下来。

“干鱿鱼就算泡过水再翻蒸,烤出来的始终还是偏干偏硬。用鲜鱿鱼烤的话,又缺了这种能撕成丝的韧性。”

田千里却有不一样的意见,“可我就是喜欢干鱿鱼这种干巴的口感,慢慢撕、慢慢嚼,特别过瘾。而且这种浓郁的海鲜干香味,是另外两份都没有的。”

“干鱿鱼烤出来的适合下酒,很能打发时间,爷爷和爸爸应该会喜欢。半干这种烤出来的比较柔韧,估计更合奶奶和妈妈的心意。”

苏云谷慢条斯理地吃完最后一根鱿鱼丝,认真下了总结,“两种都烤一点吧。鲜鱿就算了,这个味道和口感都比较普通,做起来还特别费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