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翻开《聂绍祺批孔孟一百三十七言》,开篇就写“若大义不能兼容小义,则不足以称大,亦小也。”
后面也多是驳斥反复之言,李鸿升看完也是有些感伤,聂绍祺一生受孔孟之道影响太重。
虽然因为复仇一事,纠结痛苦三十年,但也依旧只是在孔孟的框架上驳斥孔孟,不曾真正跳出这一套仁义体系,否则恐怕又是一位哲学大师,开宗立派之祖。
拿起另一本《他化执我神功》,翻阅一番,李鸿升也不禁感慨聂绍祺着实武学奇才。
此世武道发展不深,仅有后天先天二境,后天看似分出很多阶段,但不过是积蓄内力。
先天境则是打通天地二桥,听说能够与天地进行循环,内力几乎用之不竭,但武道到此就到头了,后面怎么走也没人知道。
聂绍祺困于先天二十多年,又饱受内心折磨,某日思辨之时,观孟子性善论有感,故创此功。
先天之后不少高手都有尝试,有的认为应该结合心灵神志,有的认为该师法天地,有的则穷究内气,以水火炼气。
聂绍祺认为内气与人的思想情绪息息相关,他复仇之前,内力强盛勇猛,若火焰熊熊燃烧;复仇之后,内力深幽若海。
此功便是专对思想情绪动手,人的思想情绪与经历息息相关,但毕竟人生有限,经历有限。
但好在,人能够对他人感同身受,即使只听故事,都能为之心伤。
此功要义便在于,以他人经历故事思想情绪,于自己心中构建,深入代入他人,感其思同其情。
此功必须先天之后方可修行,而且要求苛刻,必须自身有非常深刻的经历。
聂绍祺自述,自他创此功以来,除了浔阳城那次只试过一次。
因为他最深刻的经历就是被灭门的痛苦和复仇的折磨,其他都达不到使用此功的标准。
他因此与一人同感,再一次感受了灭门之痛,从此永绝此功,不肯再用,言此为魔功,非大圣大贤,用之必入魔道。
李鸿升看完也明白了,只有非常深刻的经历才能同感,而同感便是再次经历类似的事,又会加深这种感情情绪,使得其他情绪更难同感。
最后便会变得偏执极端,难怪名为《他化执我神功》,不,或者说是魔功更好。
而聂绍祺在此功后面记录了些思路。
要么兼修佛法,以期达到,大执亦大悟的境界,放下执念,悟空成就佛陀菩萨境界。
要么必须同时有多种情绪互相牵制,不至于一执再执。
但此功之强,也不需多说,聂绍祺灭门十一家,将复仇之心壮大,用出此功,内力就强了不止一倍,这可是天下第三的内力啊。
此功是特殊武功,虽然红色品质,但李鸿升也有些犹豫要不要加入职业之中。
寻找真凶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先看看手中有什么值得公证的道具。
三本神功是聂绍祺所送,又可以作为就职道具,不需要带出,所以不用公证。
缴获三把好剑,那对师兄弟的杂物若干,没随身带秘籍真的差评。
这三把剑只有那个师弟和聂绍祺的剑被主要任务四认为神兵,师兄的剑则是一般。
唉,李鸿升犹豫了片刻,选择公证了聂绍祺送他的书和剑,以及县令大印。
[聂绍祺批孔孟一百三十七言(白)]
[类别:杂物/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