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训练,就是要前往太阳系中的一颗靠近蓝星的小行星,进行威力试验,以及其他各种战术的演练。
此外还有大量的激光炮,作为副炮,用于攻击靠近的小型敌人。对于体积过大的目标,或者距离过远的目标,这些武器只能起到一个骚扰作用。
利用伏羲的能力,星舰还配备了数千个探测器。不过一次性只会派出去十个,在距离超过一百万公里的距离上,提供侦查和预警。
要知道,这些探测器有冯昊指定的信徒,它们一旦收到信息,传递到主舰,需要的时间是超过光速的。因为,这些东西之间的信息交互,是通过信仰之灵交互,哪怕是跨位面,消耗的时间也是零。
王长年戴着的增强现实眼镜,此刻显示的是无尽的宇宙,蓝星正在星舰的身后,慢慢远离。随着蓝星越来越小,整个星舰开始堕入无垠的星空。
星舰其实目前还有一个缺点,就是动力系统也依赖这套主炮攻击系统。虽然动力系统只需要将质子速度加速到50%光速,就可以从船的尾部释放出去了。但是这意味着机动的时候,它是无法进行主炮充能的。
动力系统中,一公斤的硅原子释放出去,可以产生15万吨·米每秒的动能。这些动能可以将一吨的物体在一秒之内,加速到150公里每秒的速度。
当然,实际上加速度是不可能达到这个程度的,否则星舰上的人全都要死,就算是特战队那些怪物也不行。一边都是慢慢的加速,直到速度达到目标,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上百个小时,甚至更久。
不过无论是加速的硅锭,还是主炮的硅锭,星舰上都没有存储太多。反正可以依赖伏羲进行传送,或者复制。
考虑到金刚石的硬度最高,星舰的外层,有一百米厚的金刚石防护层。此外还有上百米的铅层,用来抵抗宇宙射线。
反正能量不缺,动力充沛,主要的空间基本都是用来提供生活、训练,存储机甲、无人机、逃生舱仓库之类的。
经过了三天的航行,星舰的速度终于达到了3千公里每秒,接下来,就是在这样的高速之中,靠近小行星带。
这个速度已经是光速的1%,星舰整体的质量、空间和时间,都已经发生了扭曲。不过星舰内部的人并没有任何感觉,还是和出发的时候一模一样。
探测飞船已经距离星舰达到了百万公里,周围的各种陨石、彗星都会被实时检测,并报告给星舰。
当然,如果体积不大的陨石,探测飞船也会自己处理掉。
一路上,还算顺利,虽然金刚石防护层被击碎了不少。但是这些东西都是以瓦的形式安装的,更换也很简单,都不需要人出舱进行太空行走。一架无人机就可以轻松搞定。
飞行了上亿公里之后,星舰的目标也终于出现在探测器中。那是一个直径上百公里的巨大陨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