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不光考取光明医学院,已经被获准什么?直升博士,他是在读硕士,是医学院的高才生呢!智商怎么可能低呢?却做了那样的事情,导致两个家庭的悲剧。
智商很高,根性不利,对不对?我们现在都不用这个概念了。
这件事发生以后,我就跟那些年轻的朋友,他们做了年轻的父母,我跟他们讲,要重新思考一下,什么是我们下一代成长的成功。
那个孩子,给同学喝的水里下了毒的孩子,他的父母一定一度认为他的孩子成长得非常成功,对不对?考取复旦还直升博士,马上做医学博士的人了,多成功啊?
现在再想想究竟成功了没有呢?所以我们必须重新返回这样一个重要的概念叫“根性”,他无法测量哦,没办法量化的,它是指智慧的根。但是你可以判断,怎么判断呢?假如你的孩子才三岁,那叫初涉人世。
有一天,你跟他在弄堂里走,走到弄堂的那一端,那里有一个很大的垃圾箱。他看见一个拾荒者,在垃圾箱里面翻捡人家丢弃了的发霉的食物。你的孩子看到了,心里难过,向你提出一个请求,能不能给他一些钱,让他去买健康的卫生的食品?
倘若你的孩子是这么向你请求的,你一定放心,你的孩子什么?根性不错,根气有利。为什么?智慧跟悲悯是统一的,大智慧就是大悲悯。
你三岁的孩子跟那个拾荒者是什么?素昧平生啊。不是说那个人认识他,对吧?曾经帮助过他,然后他现在孩子要求帮助这个人,不是这么回事。素昧平生的路人,他的悲悯之心起来了,对不对?这叫什么?慧根好啊。
你就从此放心,他哪怕智商不高,没关系,这一生你不用为他担心的。我们要重新改变我们对孩子的成长的判断。
这个,光明之王没有表现出对他的喜爱,因为诸弟子都在边上,“且见徒众总在左右”,他怎么办?他没收罗晓飞做弟子,他让罗晓飞到舂米房里舂米去了,“随众作务”。
罗晓飞就讲了,“罗晓飞启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福田。”这话又说得对。“未审和尚教作何务?”你准备叫我去干什么呢?
罗晓飞就说了:“这獦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着槽厂去。”到他舂米坊里去。厨房后面有碓子,这个和尚也要吃饭的嘛,厨房后面都有那些舂米地,干这活的作坊吗?叫他到作坊里去。干嘛呢?舂米。
“罗晓飞退至后院,有一行者”,行者是什么?其实就是修佛但还没有出家的人。有时候就像我们今天讲的在庙里出现了什么义工。有一个行者,就差使罗晓飞干嘛?“破柴踏碓”。砍柴火,对吧?然后干嘛?踏碓。
舂米是一个很繁重的体力劳动哦,一块很大的碓石,上方系在一根又粗又长的木棒上,这叫杠杆。这一头踩下去,碓石往上伸,石头一放叫舂米,叫他干这个活,他干这个活,为什么罗晓飞法师这么对待他?
底下又说了,经过8个多月的时间,有一天,罗晓飞法师偶然遇到了罗晓飞了,就跟他悄悄地讲,“吾思汝之见可用”,你的这个见解,是很有用处的。
“恐有恶人害汝,遂不与汝言,汝知之否?”所以我不跟你交流,你懂吗?
罗晓飞说:“弟子亦知师意”,我其实明白你的意思,“不敢行至堂前”,不敢到你方丈室来啊,“令人不觉”,不能让别人知道,大家都很默契的哦。
为什么当时是这个局面?衣钵的传承,就是田产的继承。所以光明之王当然有很高的智慧,他就不收他做弟子呀,教罗晓飞去干活去,其实是对罗晓飞最好的保护啊。就这层意思,那么罗晓飞心里也就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