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31章 标准化的到来~(2 / 2)穿越北平从光荣时代开始首页

汽车厂的干部,工程师自然不必多说,这次林启明连工业部合并的国家仪器仪表工业总局、国家机械设备成套总局里的骨干都弄过来不少,主打的就是一个兵强马壮。

这次他狮子大开口,从部里弄到四十个干部编制,当然,林启明,陈思宇,林良等人不算在里面,工业司一共有三个处,八个科室。

这还仅仅算了干部编制,下面的事业编制,技术员,以及从其他单位借调的人员也是一大堆,使得汽车工业司迅速膨胀了起来。

而在得知老爹要回来的林启明,其实心里还是有些紧张感的,毕竟按照那位说的,老爹一来,他就得外放出去了。

但他这在汽车工业司可还没做出啥功绩,就小打小闹弄出了个摩托,还不够让人贻笑大方,所以他这段时间也是加班加点的干了。

人齐了,林启明就迫不及待开始推动汽车研制,造车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每辆汽车都有1万多个不可拆解的独立零部件组装而成,这靠一家的汽车厂是不可能完成的,一如有着六百万个零件的波音747,零件更是来自全世界。

所以生产汽车也是同样的道理,集中力量办大事,当然他手里是有着不少图纸,例如发动机,轧钢厂这些年在他授意下,就做了相当的技术储备。

不过他可不能直接发下去,因为轻易得到的东西是不会被珍惜的,这个道理可不仅适用于热恋中的男女之间。

要是他直接大包大揽,先不说对于汽车行业的发展会不会起到阻碍作用,使之产生依赖心理,其中更多的可能是被放在一边吃灰,毕竟上边的东西虽好,可是不一定适合当地情况。

所以还是得先挑选部分厂子,进行合作,弄出点动静,成绩来,到时候鲶鱼效应一生效,不相信那些老油子不变卷王,到时候他冒着被切边的危险搞出的技术才能得到重视。

不过造车之前,他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搞,那就是对汽车行业制定标准。

自从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以及72年尼克松携夫人访华之后,中美的关系得到了缓和,当然真正的建交的还得等到明年一月份,现在这时候已经上边已经在讨论建交宣言的内容了。

到时候中美就能渡过一段蜜月期,美国不搞封锁,一定得趁着这段时间时间搞点好东西回来,不然等毛熊解体,巴统协定一出,想搞技术回来将会是难上加难。

话题跑远了,对于造车,林启明是有远大抱负理想的,和小打小闹,亏本或者赚钱的摩托车不同,练手的玩意,即使如今销售在火爆,他也不会放在心上,因为他成不了一个国家的支柱性型产业。

但汽车制造业就不同,那真的是能支撑起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行业,而且一个行业想要发展,那就不能闭门造车,必须得和国际接轨,迎接挑战,涅盘而生。

如今汽车制造的第一道难题就是标准化,只有把标准化推广下去,才能汽车制造速度的提升,也更能得到国际上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