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很多家庭,最小的是女儿的一样受到优待。
至少秦寒没有听说老家有苛刻女儿的。
准备完成后,大伯和父亲带着秦寒和小弟回村去秦建业家里。这时候秦东升和秦红卫也都带着家里的男孩子在这里等着了。
秦东升看到秦建国一行人,站起来说道:“还说去三哥家里喊你们嘞”。
秦建党照例发了一圈烟,笑着说:“弄好就赶紧过来了,就怕你们等急了”。
一大家子走到村里时候,村子里其他的大家庭也都出发朝自己家祖坟走去。
村子北面,秦寒自家在北湾的2亩地不远处,就是秦寒家的祖坟。
“兴旺哥,你们过来的更早”秦建党看见族兄已经到了,率先走过去打招呼。
这一群人是秦寒更远一些的宗族,祖上爷爷是堂兄弟,或者祖爷爷是堂兄弟。
“我们也刚到,就今年比你们早嘞”秦兴旺说。
祭奠从最上面的老祖宗开始,这个是一大家子的起源。
点上火纸之后,年龄大的大人给小孩子普及一下这个老祖宗是谁。
越往下,各自的亲疏远近就不同了,烧的火纸也不同。
比如秦寒的祖爷爷的坟前,秦建国他们五个堂兄弟都是烧五叠纸。这是他们五个共同的亲爷爷。
然后到了秦寒爷爷这一代,秦建国兄弟二人给秦建业的父亲烧的是三叠纸。这是他们两人的亲叔叔。然后把剩下的一堆都烧给了秦寒的爷爷奶奶。这是二人的亲生父母。
同样的道理,秦建业三人给秦寒爷爷奶奶烧的也是三叠纸。
所有的火纸都烧完后,把贡品摆在最下面,然后放鞭炮。
炮响时候,秦寒要说:“老祖宗们,爷爷奶奶,出来捡钱了!过个好年!”
大家都按自己的称呼喊同样的话。
喊完话,大家并不会离开,而是聊聊先辈的一些往事。
秦寒感觉这个过程主要是说给后辈听,让后辈可以对先辈有个印象。
聊完先辈,再聊聊各自的事情,说说未来的打算。
整个祭奠过程没有三拜九叩,甚至鞠躬磕头都没有。
但是,秦寒认为这就是最好的祭奠。
因为一群后人就像在和先辈聊天,好像先辈从不曾离开。
然后把自己最近的情况和未来的打算,都告诉先祖,就像孩子一样诉说。
既没有对先祖举行一堆繁琐的礼节,也不会对先祖提出要求。
家乡没有在坟前许愿,请求先祖保佑这些传统。
只是缅怀和闲聊。
真正的祭奠就追忆先祖,告诉他们,晚辈依然记得他们,从不曾遗忘。
因为遗忘,才是真正的死去。
一大群人在坟前聊到太阳西下才离开,秦寒知道,这段长时间的闲聊才是家乡真正的祭奠仪式。
今天的晚饭是大娘准备的,主食由中午的大米饭变成了饺子。
大年三十的饺子也有个传统。
三十晚上吃那放置成圆圈的饺子,剩下的饺子摆成了几条直线,留着大年初一早上吃。
晚上圆圈表示阖家团圆,圆圆满满。
初一直线表示一帆风顺。
吃完饭就是守岁,大伯一家一直待到凌晨,然后把家里最长的一条鞭炮放完,才离开。
虽然此时已经是深夜,村里却是热闹非凡。
上一年,从此刻告别,秦寒再也不是那个六岁的小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