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自走在邯郸的大街上,陆云山能够真切的感受到赵人的悲伤。
可以说一场长平之战,让邯郸城几乎家家戴孝,每家的门前都插着白花。那45万被坑杀的赵国军民,至少有一半都是从邯郸征招的士卒。
街巷里不时响起的哀鸣,让陆云山体会到了白起这招的毒辣,对赵国的打击深入骨髓。这个时候如果有人懂得颜色革命,怕是分分钟都能蛊惑起掀翻赵孝成王统治的反抗浪潮。
在陆云山看来,战国七雄中最能打的就是秦赵两国,而此次长平之战为赵国最终的败亡埋下了楔子。
邯郸,赵国都城,这是一座战国雄城。
邯郸兴于殷商后期,繁荣于战国,邯郸最鼎盛的时期当属赵武灵王在位时。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率先做出军备改革,训练出一支以骑兵为主体的强大军事力量,不但将北方游牧民族杀的退到蒙古草原不敢侵犯,林胡王更是承诺年年敬献良马,向赵国求和。
一位雄主就能造就一个战国霸主的国家。
可惜了,后人不争气,昏庸堕落如赵孝成王,可以骂他一句昏君了。历史对此人的评价也就是一个词:利令智昏。
做为赵武灵王之孙,赵惠文王之子,他将一手王炸开局打了一个稀烂。
赵孝成王继位赵国时,赵国已经经历了赵武灵王、赵惠文王父子两代六十年的国力积累,国势鼎盛,兵强马壮,正是一副兴盛景象。
赵惠文王临终前为儿子留下的大臣班底文有平原君赵胜,上卿蔺相如、虞卿等人,武有马服君赵奢、廉颇、楼昌、乐乘等人。可谓是文成武就各有所长,一派人才济济,为繁荣国家、持续盛世奠定了良好的条件。
结果赵孝成王上位后,贪图韩国送来的上党一郡,不惜让赵国长时间直面秦军的攻伐。如今长平之战打了三年,以45万军卒被坑杀的方式惨败告终,这让年轻气盛的赵孝成王狠狠尝到了失败的苦果。
知道这段历史走向的陆云山甚至知道在接下来的三年,赵国会被迫深陷更深战争泥潭,白起的兵锋会一直打到邯郸这座雄城之下。
邯郸保卫战!
若不是有廉颇、赵豹这些忠贞老臣苦力支撑,赵国大概就得被白起灭国了。
如果说赵括是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的话,赵孝成王就是昏聩无能直接葬送了赵国的大好河山。陆云山的思绪也渐渐从历史记忆转到了这具身体的记忆之中。
两年前他被征军入伍离家卫国,走的就是这条青石铺就的长街。那时候百姓欢呼夹道相送。而此刻回到这里的只有他一个人,那些袍泽同伴都已成为了白起的刀下亡魂。
悲伤的情绪有些难以抑制,毕竟那些记忆既然归了自己,其中蕴含的情绪便也成为了自己的一部分。
记忆中的旧日里,这条长街热闹非凡,有卖糖葫芦、油纸伞、百花灯的商人,有那走过上百遍的石拱桥。那时候的长街上到处是拥挤的人潮,热闹的集市中人们吆喝着买卖,进行着钱物交易。
可仅仅时隔两年,他再次踏上这条长街上时,一切都显得萧条,记忆似真似幻,仿佛那些繁华都是蜃梦,眼前的冷清才是这里的真容?
陆云山穿过长街,步伐立即就开始加快,他的心中惦记起一件事,家里还有操劳的母亲,他想要立即要回家。那个未曾谋面过的娘亲,一直在盼着他回家。
长街再长终是有走完的时候,前面是一片密密麻麻的杂乱民宅,陆云山凭记忆走到最边缘地的一条小巷子,在这巷子的尽头是一个土坯垒起的院墙和一扇破旧的老木门。
这里虽破旧,但却是我家,有娘亲在的地方那就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