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还没等朱元璋开心大笑的时候,突然外面的太监急急忙忙的走了进来。
“陛下!陛下!”
“您等的信来了!”
“来自苏州,那个首辅大人给您写的信。”
送信的太监极其慌忙,飞速的朝着大殿里面跑来。
甚至进入大殿后还险些摔倒,赶紧忙里忙慌的来到了大殿的中央。
“赶紧把信呈上来。”
朱元璋一听是苏州那边来的信,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赶忙笑着说道。
下面的太监也是赶紧将信拿了过来,恭恭敬敬的放在了朱元璋的手上。
朱元璋今天的心情太开心了,喜事连连,接连而至。
不仅大明工坊顺利开办,甚至还给大明王朝赚了很多的银子,解决了百姓的穿衣问题,现在就连苏州的试点工程也传来了结果。
朱元璋对试点工程还是很有信心的,不用想,里面肯定是好事。
果然。
这封信是李进写给他的喜报,上面的内容让朱元璋欣喜若狂。
一边拿着信封,一边在大殿里面来回踱步,脸上的笑容根本藏不住。
台下的大臣们都很疑惑,纷纷将目光放在了朱元璋的身上,等待着朱元璋说话。
然而朱元璋却是深呼吸的几口气,并没有开口,笑着将信直接递到了太子朱标的手里。
“这封信你来读,让我先高兴一会儿。”
太子朱标立马接过信,打开一看,瞬间眼前一亮,随即脸上也是和朱元璋一样,欣喜不已。
因为调整商业税的计划在苏州成功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商业税的改变很快便给苏州当地的税务局带来了大量的白银收入。
并且苏州当地也可以经过商业税的分配来更好地控制商人。
苏州本来就是一个商人聚集的重要地区,各种各样的丝商盐商都聚集在一起。
调整商业税都能够在苏州成功的话,那放眼大明王朝的其他地方也完全可以。
甚至很快便能改变如今大明王朝的税收问题。
将来的一段时间里面,大明王朝完全可以依靠商税这一收入支撑其发展。
这样一来,百姓们的负担可就小太多了。
太子朱标将这一消息全部告诉了朝中的大臣。
大臣们听完更是惊讶不已,所有人的脸上都带着一丝的喜色,更是直接在大殿里面议论了起来。
宣国公李善长看着大惊失色的众人,不禁有点好笑。
其实这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他也早就相信大明工坊和商业税能够成功实行,这一切就是应该发生的。
然而现在朝堂上面的工部和户部立马站了出来,向着朱元璋汇报说道。
户部率先开口。
“陛下,臣有本要奏,目前朝廷缺钱,我们户部想要工坊的经营权,改善我们户部目前的经济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