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口子做生意的方式不一样,互相之间还不瞎掺和。他们两口子属于那种有事就商量,从来不在对方的事业上指手画脚的。这一点事是很多家庭都做不到的地方。
说到做汽车装饰品的产品,陈大力还真心不是瞎忽悠自己媳妇。这一路的经历告诉他,这真的一个很好的机会。他真心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小生意。
就在他去周建业的学校的时候,只要是有人注意到他的车饰的人,都得想着法子问一问陈大力,哪买的?多少钱?是不是定做的?陈大力是真心觉得,做一做汽车上的装饰品,可能会更畅销一些。
周燕的手工作坊里面,并不局限产品的种类,只要是可以用上缝纫机的东西,她们都可以做。现在的车座椅、方向盘、安全带也没有后世那么多花里胡哨的的款式。周燕只需要按照通用的尺寸在制作就可以。甚至于手挡、后视镜上的装饰直接可以用各种类型的珠子或者是手串。
想想后世烂大街的款,要是有一款可以在今年畅销,那周燕今年的收入就稳了。
本来陈大力还是想周燕到自己的工厂里面去工作的。主要是因为周燕的摊子也就只能铺这么大。这几年来,她的收入一向都很稳。没有继续上升,也没有大幅度的下降。去年挣多少钱,今年还是大差不差。对陈大力而言可以说是一个很没有挑战的项目。
男人对事业的期许,还是以完成挑战为主。
不过,经过两口子这段时间的商讨,陈大力看自己媳妇实在是不愿意放弃这一个手工作坊,干脆就随她去吧。
不挣多少钱就不挣多少钱吧,对一个女人而言,最重要的是稳稳当当的。
陈大力是这样觉得的,自己媳妇既然不愿意放弃手工作坊的生意,坚持一心扑在自己的事业上,认为女人必须得有自己的事情做,这样的想法也不是不行。
虽然这样他们两个人各有各的事业,精力不能放在一起。但是家庭的风险最起码会小很多。
这也算是鸡蛋没有放在一个篮子里面的表现了。可以降低很多的家庭风险。就当自己是乌鸦嘴多说一句,万一不凑巧了,以后一个厂子真的有什么事情,家里不至于一下子就天塌了下来。两个不牵扯的事业,就可以保证家里最起码还能有一个可以有盈利的地方,不至于因为一些事情,一下子家里就没有收入的来源,变成坐吃山空了。
既然不打算把手工作坊关闭了,那干脆长远的打算一下。陈大力帮自己媳妇想一想合适且畅销的产品,也是为了两个人的未来。帮自己媳妇多找几个不错的产品,说不定就可以把一个手工作坊盘大,盘活。
这个思路,还真心不是陈大力自己想起来了。还是他在行人向他问价格的时候,突然想起来了后世爆火的义乌商品模式。所谓的一件商品火了,几乎可以盘活整个工厂。厂子不用整太多的产品,只需要把一个产品做大做强就可以了。
这一路上,周燕都美滋滋地把玩着车上的装饰品,那副跃跃欲试的模样,看的陈大力心里痒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