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大家聊着聊着直接聊歪楼。
“我说三伙,永祥翻年就24了吧。”
说话这人叫秦铁栓,不仅跟季家在同一个互助组,还是互助组的组长。
说起建国初期这段时间,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人民公社,但其实多数人根本不知道,在最开始的时候,还没进入初级社、高级社、以及最终的人民公社阶段,最先实行的是互助组制度。
互助组,是50年代初期,在政府的帮助下,农民为解决农业生产中各自的劳动力、畜力、农具不足的困难,在自愿互利基础,建立的劳动互助组织。
互助组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临时互助组,一般由几户农民在农忙季节临时组织起来,进行换工互助,农忙过后,即行解散,属于互助组的初级形式。
另一种是常年互助组,规模一般较临时互助组大的多,组员比较稳定,除全年在主要农事活动,进行劳动互助外,还进行其他农副业的互助结合,并且在组员之间有初步的劳动分工。
互助组的进一步发展就是初级社,高级社,到1957年互助组全部转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到1958年就正式进入人民公社阶段。
事实,这种情况季永祥也是穿越后才知道,以前他只知道人民公社。
像季家所在的互助组,就是那种长期性质的,其实整个秦家沟三个互助组基本一样,每个组差不多占三分之一的人口。
秦家沟一共137户,1100多口人。
每个互助组在350人左右,秦铁栓这个队长虽然没有公职,但为人仗义,在村里说话属于比较有威信的那种。
听见秦铁栓的话,季三伙也没有多想,点点头,“可不是,眼瞅村里和他一般大的后生都成家生娃了,我早还跟孩他娘商量,得尽快托人打听打听。”
闻言,秦铁栓心下一喜,也没有藏着掖着,“那我给你推荐一个怎么样?”
听到这话,屋里顿时一静。
大家都把目光看向两人,其中一些人也是眼中一亮,也不知道想到什么。
“那感情好啊,是谁家的姑娘啊。”
季三伙还没来得及说话,老太太就心急的开口问道。
毕竟现在她最在意的就是这件事。
见老太太问,秦铁栓笑着看了季永祥一眼,指着身边那个男人说道,“就是我哥家的田妞,翻年刚好20,老太太觉得怎么样?”
田妞?
听到这个名字,季永祥努力在记忆里搜寻起来。
努力半天,总算在记忆中找到一个模糊身影,但根本记不起来具体样貌。
“你是说淮茹啊,那感情好。”
都是一个村的,老太太肯定很熟。
要说秦家沟的田妞,附近谁不知道这是十里八乡一枝花,这两年媒婆都快把门槛踏破,但是小姑娘心气高,一门心思想嫁到城里,这才耽误到现在。
这件事在十里八乡都传遍了。
虽然有不少人说些酸话,但架不住人家长的好,家里家外又是干活的一把好手,所以除了私下里说几句,加秦家在附近又是大姓,倒也没传出什么难听的流言蜚语。
(因为剧情需要,所以特意调整一下时间线,重申一遍,作者看过剧,而且认真反复看过好几遍,所以别纠结剧情秦淮茹几几年生,在这里她就是19岁,如果各位接受不了,请轻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