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的病可好些了?我带的那两箱药材可吃了,那两箱药可是我四处寻来的,珍贵得很,妹妹吃了肯定有好处。”
...
吧啦吧啦说了一大堆,一路本就劳累的贾政,只觉得两耳呱噪,借口去给贾母请安,便把王夫人支开了。
这边被众人遗忘的赵姨娘瘪着嘴生气的说道:
“瞧她那德行,让她娘儿陪同,她怕儿子吃不了苦,这把回来了,功劳都是她的,什么狗屁药材,瞎耽误工夫,都不如我家靖儿煮的药汤有用,哼!”
贾靖见赵姨娘忿忿不平的模样,只觉得想笑,又好生安慰了几句,赵姨娘这才喜笑颜开。
又平常过了两日,云淡风轻,相安无事。
这一日,贾靖正在园子里闲逛,见府下人脚步匆匆,忙这忙那,好像有什么事情。
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宫里来了两个官员宣圣旨,下人们都忙着把两个官员招待好。
贾靖心里纳闷,以前都是随便派个人来带几句话,随便招待一下就行了,今儿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还需要专门派人来宣圣旨。
傍晚时分,只见赵姨娘形色匆匆的跑来找贾靖,刚见着贾靖,赵姨娘就带着哭腔喊着:
“这可如何是好啊?他们可就盯着我们娘儿俩欺负了。”
贾靖不知何事,连忙询问缘由。
赵姨娘平复好一会儿才道出了事情的缘由。
原来白天宫里来人宣圣旨,指明了要荣国府里派一个嫡系子孙应征入伍,说是城里各家贵族子弟都安排了名额。
可哪个王公贵族舍得让自家子孙吃这种苦头,至少王夫人肯定是第一个不愿意。
那宝玉自小娇生惯养,温柔乡里长大,不要说是舞刀弄枪,哪怕是和同龄人一起,架都没打过一回,更别谈出征沙场了。
可圣命难违,贾琏早已成家立业,要他去,王熙凤那里肯定一万个不同意。
思来想去,精明透顶的王夫人便打好算盘,把目标定在了贾靖身。
让贾靖去参军,府里下除了赵姨娘,估计没人会反对。
等不到天黑,王夫人便做通了贾政的思想工作,又先斩后奏跟贾母私自确定了下来,并且报给了朝廷。
等通知赵姨娘的时候,事情已经板钉钉,任凭赵姨娘怎么哭闹,都是无济于事。
听了来龙去脉,贾靖却解开了这几日心中的困惑。
参军入伍?
这不正是等了许久的“良机”吗?
贾靖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好生安慰赵姨娘:
“娘,你哭什么?我去参军,这不是我出人头地的大好机会吗?
你忘了我们祖就是跟着朝廷征战沙场,立下赫赫战功才被册封国公爷的吗?”
赵姨娘原本还在担心儿子,可是贾靖这寥寥几句,仿佛打开了她的格局,不过还是担心的说道:
“参军入伍可不是儿戏,征战沙场那可是常人吃不了的苦。”
“娘,你放心,吃了旁人吃不了的苦,方才享受得了旁人享不到的福!
等我去参军,一定好好表现,到时候让你过享福的日子,就再也不用受他们白眼了!”
看着眼前目光坚定,句句务实的儿子,赵姨娘一时还没反应过来,倒底是应该哭还是应该觉得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