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夏,一辆开往内蒙的绿皮火车。
一个靠窗位置的少年正望着窗外的景色出神,他是蓝星穿越大军中非常普通的一员。
对他而言,来到这个年代并不算难以接受,至少就目前而言,他拥有一副健康的身体。
绿皮火车又慢悠悠地在路前进了两天两夜。
到站之后,少年和同行的几个知青刚出站就看到了众多的接站牌。
五人中年纪最长的男知青赵卫国率先发现了写着“岗岗营子”的接站牌,赵卫国招呼众人一声,朝着那个接站牌走去。
接站牌下是一个壮实的青年汉子,歪戴着八角帽,一身统一的绿军装洗得发白,腰间还斜挎着印有“为人民服务”的军用挎包。这副打扮在这个年代很常见,也是非常时髦的。
这举着接站牌的壮汉正巧就是王凯旋。原来是村里的老支书接到了通知,又有主席的孩子要到屯子里插队落户,这才让王凯旋过来引路。
至于为什么是胖子而不是其他人,自然是老支书想清静两天。胖子自己当然是没有这样的觉悟,听到可以进城,屁颠儿屁颠儿的就答应了。
胖子看着眼前的几人向他走来,开口问道:“你们是到岗岗营子插队的吗?”
赵卫国客气地回道:“对、对、对,你是王凯旋同志吗?”
胖子也是一脸的兴高采烈,连连应是。
这个时期的知青见到知青就像在国外碰见华人是一样的,一样的背景,类似的经历引发彼此的共鸣。
用一句歌词来形容就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知青之间的关系是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
双方好一阵寒暄后,胖子才领着众人了回村儿的拖拉机。
众人又坐了一天的拖拉机,再之后就是进入大山的羊肠小道。
知青们望着眼前的景色都傻眼了,前方全是绵延起伏的山脉和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
岗岗营子是一个在内蒙边境离黑龙江不远的小村子,这个位置刚好属于大兴安岭的范围,所以才有眼前这不见边际的林海。
胖子看着眼前三男两女的知青,思绪有些恍惚,他们这副模样像极了当初的老胡和自己。
回过神来的胖子对着吃惊的众人一挥手臂:“行了,都别发呆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们仍需努力。出发!”众人这才如梦初醒,跟胖子的脚步,朝山里而去。
大兴安岭丰富的物产资源让屯子里的人几乎不愁吃喝,在那个计划经济时代殊为不易,这也是屯子里的人平时也不怎么出山的原因之一。
山里的小径少了人类的踩踏,自然不会好走。路旁支出来的树枝,路的青苔等等都是障碍。
好在知青们也不矫情,一路有说有笑的,不以为意。
日头逐渐西斜,众人又登了一座山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