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次了,鞑靼都骂了多少次了,终于应战了,好啊!”
“听说他就是烧了粮草的运粮官呢”
“管他啥官,我就说句大不敬的话,敢出城去打鞑子,就这一点,就比那姓赵的强!”
“这话不敢乱说啊!”
“这位小哥说的对,我表弟在城防营任职,没少听鞑靼的骂,这姓赵的手里有兵,就是不打,活的一个窝囊。”
“那小哥一个人,哪能打那么多鞑子,无非是年轻气盛啊。”
“依我看,他是不想死在自己人的刀下,是条汉子。”
大家互相议论,随后一位老人说道:“此子年少勇武,但是此番一去,怕是九死一生啊。”
“我们何不去西城门候着,到时候把英雄的尸身接回来!”
瞬间一呼百应,赵天启坚守着守城战略,非必要不应战。
多年来百姓心中憋着一股火。
此时贾琨出城应战,无论输赢,都是给大家出了一口气。
最起码是告诉鞑子,大夏还有人敢打,敢拼,不怕死。
一传十,十传百,没用多久平卢城的百姓都知道贾琨出西城门打鞑靼了。
大量的群众涌去西城门方向。
还有不少的人腰扎起来白布条。
因为几乎所有的百姓都认定,贾琨这一去必死无疑。
就算他能一打十,但是城外可是鞑靼啊,许久没打过胜仗,鞑靼在大夏百姓的心中,已经变得异常恐惧。
站在西城门的赵天启看到如潮水涌来带百姓,眉头紧锁。
众将士在心里无不叹气,他们多希望出城的是自己。
但是军令大于山,赵天启这个节度使不发令,没人敢去。
城门开了,贾琨一人一马提着一杆普通的枪出了西城门。
兵士用的枪在他手里轻如一根筷子。
身材的变化加一番打斗,身的囚服已经破烂,如今只是勉强蔽体的程度。
鞑靼看到开城门,就知道大夏派人出来应战了。
立即摆好阵势,王子腾在城墙数了数,十队,刚好一百人。
队伍中走出一个胡子坠着宝石的鞑子,喊道:
大夏还真是没人了,怎么出来个叫花子!
说玩鞑靼们一阵大笑。
贾琨随即说道:“报名来,我贾琨枪下不留无名之鬼。”
语调平稳,声如洪钟,一句话让为首的鞑子面露严肃,随即说道:
“你,还不配和本王打,今天是你运气好,我带了我们部族第一勇士!”
说罢扭头冲着身后大喊了一声:
“阿古达木!”
...
小作者新书求支持,白天班,只能在晚,希望各位老爷体谅。
谢谢各位,遇到就是缘分,不喜勿喷,求鲜花,求评论,求鲜花,求鲜花,求评论,求鲜花1
中秋佳节&国庆亲情回馈!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9月29日到10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