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甲制度的制定也不是大明的特产,而是历朝历代以来的总结。
毕竟历朝历代以来,征收赋税都是实物赋税,所以百姓们以缴纳这些实物,给当地的官府以充当赋税。
这对百姓们来说,一方面是避免这些实物拿到市场上被商人压榨的痛苦。
二来,这些个特产生产地能够将粮食之外的物产抵税,对百姓而言都是一件好事,因为不是每个地方粮食产量都很好,有些地方就是有特产能抵田赋,相对来说,已经是不错的。
最大的受用的当然是地方的官府。
在古代,地方官府是没有单独的办公经费一说。
他们的办公用品,就是从这些实物赋税当中获得。
甚至抬轿子的轿夫、吹喇叭的、搬东西的、押解粮食的,官府都不需要出钱,完全就是摊派到丁差里,百姓得去服役。
如今的服役多数指当兵,以前的服役,是去给官府当免费劳动力。
而对于这一点,朱元璋是非常有深刻印象的。
当年的元朝就是如此征收实物赋税,他家里边不仅要种粮食,还得种棉花。
因为棉花也是可以抵赋税的,可是后来赋税越来越高,棉花要得越来越多,家里面根本就入不敷出。
最后被逼迫的,只能卖田卖地,去外面买棉花来交赋税。
以至于父母亲都沦为刘德家里边的佃农,再也没有了田地。可是即便是没有田地的佃农,压在你身上的赋税额度,还得交。
但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他明知道这种赋税制度,迟早有一天会因为老天爷不赏饭吃、官府官员越来越贪婪等原因崩溃。
但让朱元璋非常痛苦的是,他居然找不出一种更好的办法来代替。
这就真的是屠龙者终将成为恶龙的悲哀了。
朱元璋的脸色越发的沉重。
而夏元吉却依旧说道,“如果官府所用、朝廷征收,都能够在合理的水平,百姓不会反对。
毕竟没有买卖人在中间进行压价,他们田里面所长出来的产量,是足够应付朝廷的征收和地方官府的征用。
甚至就连徭役、差役百姓们也能够接受,毕竟能抵税,不农忙的时候闲着也是闲着。
只是天灾人祸相继而来,制度就显现出它不灵活之处。
陛下、殿下,作为常人来讲,都能明白,地里所产多寡,完全是由天而定,今年丰收明年歉收,这种事常有。
更遑论近年来,大旱、水涝不断,粮食产量、物产产量歉收,按理说,官府征用和朝廷征用,应当根据年景好坏,相应作出弹性改变。
但往往事与愿违,近年来工部、兵部都在加大对百姓的盘剥。
尤其是淮河沿岸百姓,由于常年的水涝灾害,修堤坝以及改造,全由民户当中进行佥派徭役完成,导致民间劳动力不足。
加上连年的干旱,连年的水患,使土地越发贫瘠,粮食、作物产量锐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