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汉对这件事情也是非常的有印象,他们这些文官对这件事情虽然有点意见,但是谁敢提出来反对意见啊。
陈寒继续说道:“当初的胡惟庸贪权引起了他的注意,其实朱元璋早就对丞相这个职位有着深深的怨念,按照他的逻辑,天下都是俺打下来的,谁敢跟俺争权力,就算是丞相也不可以。”
朱元璋站在边上,一点都没有否定,当初他就是这样想的。
甚至现在也是。
咱打天下这么难,凭什么这么多好处你们这些人要来占?
这一切都是咱的,都是咱的,你们这些人一点都不可以分走。
那个胡惟庸就是该死,以为当了个丞相就可以什么事都自己做主,反了他的天了,这样的人咱还不直接把他的脑袋给摘下来?
陈寒说道:“而那时候的胡惟庸,刚好是个不知道收敛的人。
此人胆大包天到了什么程度呢?
自从杨宪被诛后,朱元璋认为胡惟庸有才干,很宠信他,他为此当了多年独相。
生杀废黜大事,有的不报告朱元璋便径直执行。
内外各部门的奏章,他都先拿来看,凡是对自己不利的,便扣下不上呈。
各方面热衷功名之徒,以及失去了职位的功臣武夫,竞相奔走于其门,贿送金帛、名马、玩好之物,不可胜计。
如此的找死当然犯了朱元璋的大忌,很快他就以谋反的罪名被杀。”
这些事情,凌汉等人都有经历过,可以说深有感触,当时就是杀的人太多了,才震慑得没有一个人敢在这件事情有异议。
“这个案子虽然胡惟庸有取死的原因在其中,但更多的还是朱元璋为了将皇权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上,一丁点权力都不分出去的想法。
由此华夏历史传承了近两千年的丞相之位,在朱元璋的手里面被终结掉。
权力虽然被他一个人掌握了,但是压力也由此产生。
丞相本就是帮助皇帝分担天下大事的,没有了丞相之后,朱元璋一个人大权独揽,一个人处理大大小小的事情。
朱元璋有多勤政呢,根据有关记载。
在遗诏中他自己说过:“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
而据史书的记载,洪武十八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八天之内,朱元璋审批阅内外诸司奏札共一千六百六十件,处理国事计三千三百九十一件。
平均每天要批阅奏札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
仅此一端,即可想象他是多么勤奋。”
朱元璋听到后世史书的记载,很高兴,看起来后世的人也不是那么没有眼光,咱就是这样的勤政,纵观上下几千年的皇帝应该没有一个人敢说,在勤政这块可以跟自己相比的。
他原本以为陈寒一定会好好的夸奖夸奖他的勤奋,然而却听到陈寒话锋一转。
“估计朱元璋自己一定会心里暗喜,觉得自己做的这些事情一定多么厉害呢,殊不知,他做的这些事情真是大错特错,而且还是贻害无穷的。
要不怎么说朱元璋这个皇帝,不好好当皇帝怎么那么喜欢制定制度呢?
关键是他制定的都是些什么,以为自己很聪明,其实愚蠢至极。
以为自己很精明,其实蠢的可怜,完全不切实际不考虑现实情况!
滑稽的很,祸害了他后面几代子孙!!”
轰隆隆……
凌汉他们就感觉自己耳朵边上打了好几个雷霆。
炸的他们在陈寒面前都不敢动弹。
而朱元璋那张脸,真的很符合他的姓氏,跟猪肝一样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