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五十章 金玉成姻缘(2 / 2)红楼之扶摇河山首页

床帐帷幔之间,一缕宜人的女儿芬芳,弥散不去。

侧榻上龄官掀开贡缎薄被,揉了揉眼睛,纤腰微折,灵巧起身下床。

她走到贾琮床边,发现床帐紧闭,似乎还没起身。

脸色莫名一红,也不知该不该叫醒他,昨日芷芍姐姐也没交代仔细。

龄官自从入府以来,就和贾琮身边姑娘丫鬟,多少有些不同。

仔细区分起来,她大概和芷芍英莲一样,都不能算贾府的丫鬟。

当初龄官是邹敏儿为教坊司买的江南戏女,

因和周正阳之事牵连,贾琮便将她带回金陵,一路相处,龄官对贾琮颇为依赖。

贾琮将她带回神京,龄官也从没进过教坊司,而是直接进了东府。

以贾琮今时今日的地位,想要从教坊司要一个还未入籍的小戏女,自然没什么难度。

而且神京教坊司琵琶色教头清娘子,便是主管江南戏女采买之事,她和贾琮近乎同门之谊。

贾琮开口请她襄助,其中还夹杂邹敏儿的渊源,更是一句话的事情。

龄官自入东府以来,就像当初在金陵贾家老宅,常给贾琮洗衣做饭,烹调江南菜肴,调理饮食胃口。

闲暇之时,在院子里种花养草,洒扫庭院,吊声练曲,也帮着英莲管理书房,日子过得自由自在。

贾琮对她颇为宠爱,担心她会气闷,日常颇为眷顾,还买了不少戏服花冠送她。

以往贾琮房里值夜出入之事,芷芍、五儿、晴雯、英莲等轮换照顾,并不用龄官操心。

昨夜原本芷芍值夜,因为身子不适,不好操劳,便临时让龄官代替。

只是龄官不过初次,有些事情不太清楚,以往她虽和贾琮亲密,这等通房而处,也是第一次,难免有些异样。

她想着三爷如今不用读书,上衙也没到时候,大概是不用叫起床的。

便去衣架上取了裙裳,自己先梳洗穿戴,没察觉到贾琮床帐动一下,又马上恢复了平静。

等到龄官穿戴梳洗完,贾琮的床帐正好掀开,还惬意的伸了一下懒腰。

龄官松了一口气,要是自己再穿衣服,被三爷看到多难为情。

她不像五儿晴雯那样,从小就服侍贾琮,彼此亲密,不忌避讳,多少还有点害羞。

贾琮笑道:“龄官,你起的好早,如今我不用早起读书,她们值夜都会多睡一会儿。”

龄官从衣架上取了贾琮的衣服,笑道:“我昨晚睡得早,睡得足够了,还担心起的早,吵到三爷呢。”

贾琮看到她一双明眸,尚有一些血丝,笑着也不说话。

龄官大概是第一次给男子穿衣裳,双手有些踌躇,一时不知怎么下手。

贾琮笑着自己去扣衣纽,龄官便有样学样。

一时之间,一件衣服,一上一下,两只手都在扣扣子,着实有些古怪,两人不由自主相视而笑。

龄官那一丝尴尬害羞,一下都无影无踪。

清晨的睡房里,甜香脉脉,笑声清朗,和煦温馨。

……

此时,门外传来脚步声,五儿端了铜盆热水进来,身后还跟着晴雯。

五儿见龄官正帮贾琮穿衣,动作有些生疏,不由微微一笑。

等到贾琮穿好衣服,晴雯老练的拿起篦子,帮着贾琮梳理。

平时数芷芍和晴雯手最巧,平时贾琮梳洗之事,她们做得最多。

晴雯一边梳头,还对身龄官说道:“三爷梳头喜欢用篦子,头发能梳得整齐,晨起醒神,还能很舒服,但你不能太用力……”

龄官睁着大眼睛,看得颇为仔细,晴雯手上颇为麻利,一张小嘴噼里啪啦不停。

贾琮见两个小丫头,对着脑袋指手画脚,随意研讨,不禁有些好笑。

等到晴雯麻利忙过,五儿将滚热的脸巾递给贾琮,说道:“三爷,二奶奶昨天还问,殿试何日开榜。

二奶奶说这次三爷进士及第,必定有不少亲友上门到府,家里要早些准备,不然要像上次那样,多少有些手忙脚乱。”

而且,最近家里只怕事多,二奶奶说三爷的事要紧,得了消息可以先操持起来。”

贾琮说道:“昨日礼部刚传出消息,本月二十四殿试皇榜张贴,还有两日时间,也够时间准备,简便些就行,倒不用太铺张。

家里最近还有什么事情,我怎么没听说?”

五儿回道:“昨日荣庆堂传出风声,二太太让心腹婆子去了夏家。

说是操持宝二爷和夏姑娘的亲事,只要夏家那里来了准信,两家就要办定亲喜仪。

二奶奶说老太太最宠宝玉,到时西府也要多些事情,就想着宝二爷的事迟些,省得撞到一起,到底三爷的事做要紧。”

贾琮听了心中古怪,宝玉和夏金桂最终栓在了一起,还真是金玉良缘……

……

荣国府,荣庆堂。

时至巳时,贾琮已去工坊主事,五儿去凤姐院商量庆贺之事,迎春等姊妹去荣庆堂走动,东西两府一如往常,和睦平静。

荣国府西角门处,王夫人下了马车,一脸喜气进了角门,先去了宝玉房里,竟没看到人,便又去了荣庆堂。

荣庆堂里窗棂敞开,帘幕迎风,座椅案几之上,皆摆切拨时令瓜果,红瓤黄芯,意态清凉。

因天气闷热,迎春等姊妹已团扇轻摇,轻风徐徐,脂香浮动,或彼此私语,或陪贾母随意闲谈。

宝玉每日这个时候,总会到荣庆堂走动,倒不是特别孝顺老太太,因为这时候才能见到东府姊妹。

只是即便难得相聚,他最在意的林妹妹和宝姐姐,都极少与他说话,即便他找话题去说,彼此是说了几句,便冷了下来。

迎春如今掌家理事,愈发大气温婉,让宝玉有些陌生,实在也说不到一起。

惜春倒愈发生得可爱,只是年岁尚小,每次跟着姐姐们入堂,顾着贪吃瓜果零食,或带了东西玩耍,自得其乐。

只有湘云性子舒朗,行事大大咧咧,言笑无忌,还会和宝玉说几句,不过说的都是东府的乐子事,听得宝玉郁闷。

如今宝玉愈发感叹,世事难如人意,人间污浊不清,实在难承自己一腔清白。

正当姊妹们笑语欢声,自得其乐,宝玉自叹自怜,伤春悲秋,只见门口帘幕掀开,王夫人笑容满面进来。

贾母见了笑道:“今日莫非遇到好事,瞧你这满面春风的样子。”

王夫人笑道:“老太太眼力老道,什么都瞒不过你,果然是有桩喜事。”

贾母笑道:“今日倒是喜事盈门,方才二丫头还正在说,二十四殿试放榜,家里就要多个进士公,你那里居然也有了喜事,说了我听了乐乐。”

王夫人听到进士公的话,心中不禁晦气膈应,倒是一腔喜气,瞬间被败掉了一半。

但她看到儿子宝玉,心中又受用回来。

笑道:“今日一早,夏家来人到东路院传信,说夏家太太已应承了亲事,选定本月二十四吉日,夏太太会送夏姑娘的庚帖上门。

老太太,宝玉的亲事算落定,眼下就要筹谋置办起来。”

王夫人这话一说,宝玉脸色瞬间发白,看了眼黛玉和宝钗,恨不得找地缝来钻,心中大叫岂有此理……

堂中响起史湘云翠丽悦耳的欢呼,却让宝玉觉得异常崩溃:“恭喜二哥哥娶媳妇啦,这会子我有喜酒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