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59章 我们什么都不缺(1 / 2)那年花开1981首页

第1059章 我们什么都不缺

天,很快黑透了,还下起了雨,连个星星都看不见。

几乎所有的车都关闭了车灯,导致整个堵车的区域都陷入了黑暗之中。

这个时代的人,可没有后世人肆意挥霍电力的习惯,没有必要的话,手电筒都不会开,生怕浪费了电池,在关键时刻亮不起来。

汽车也是,蓄电池的电量是有限的,大家还不知道要在这里堵多久,如果到时候电力不足打不着火,可没有随身携带的应急电源。

就是车上的乘客,还有那些扫墓的亲属,也开始有节制的节省所有资源,李野发给他们的饼干点心都不舍得吃。

“我吃半个就行了,不饿就行,还有一两千里地呢!得省着点儿吃.”

在李野看来,这个时代艰苦的经济条件,让人们养成了无底线节省的心态,忍耐力简直强的惊人。

不过就在天黑后不久,堵车的后方就传来了急促的喇叭响,然后几束灯光快速的挤了上来。

李野赶紧招呼:“老杨,应该是来人了,你赶紧准备接待一下.”

“那个摄像师,开机了,别漏了镜头啊!”

杨玉民和几个同事赶紧下车往后走,摄像师扛着摄像机在后面跟着。

杨玉民一边走一边道:“这么快就回来的话,那他们的驻地应该离这里不算远。”

李野道:“当时堵车的时候,那辆卡车毫不犹豫的调头,肯定在附近有驻地,要不然怎么着也要到前面来看一眼.”

车灯靠近,是一辆212吉普车和几辆卡车。

对方看到杨玉民还有摄像机,立刻就知道了这边的规格不低,立刻停车下来了几个人。

杨玉民笑着走上前去打招呼,先是热情的握手,然后亮工作证。

“您好您好,真是给你们添麻烦了,实在是车队里老人太多,又开始下雨,所以我们希望能找个地方让老人歇息”

“有地方有地方,走走走,都调头跟我走,就十来公里,不远.”

“那太好了太好了,这位同志怎么称呼?”

方敏看到摄像师都怼到自己脸上了,哪里还不知道杨玉民这是给自己面子。

“我叫方敏,叫我老方就行走走走,咱到驻地去,我们已经点了炉火,这种天气又冷又湿,老人身体弱,可千万不能感冒喽”

车队开始依次调头,跟着老方往来路方向驶去,走了十公里左右之后,拐弯下了国道,进入了一片隐蔽的驻地。

跟李野一辆车的小朱期待的道:“我喜欢吃大虾,我喜欢吃卤肉,但这会儿给我一张床,我什么都不换,憋在车上的滋味太难受了赶紧给我一张床吧!”

但是李野却默默的摇头,因为他发现这个驻地不算大,接待不了太多的人。

驻地里亮着灯光,营房里有人影忙碌,李野等人靠近了一看,竟然是战士们在紧急搬迁,从砖瓦房里搬到野战帐篷。

这明显是给李野等人腾房子呢!

杨玉民等人推辞不得,但随行的亲属却不愿意了。

头发都全白了的大爷连连摆手:“可不行,不行,不行,怎么能让孩子们住帐篷?

应该我们住帐篷才对,我家好几十亩地,秋收的时候我在地里经常住窝棚,很习惯哩.”

小脚的老太太举起自己的包袱:“就是就是,俺们都习惯了,你看,我们带了被褥,打地铺就能睡的打呼噜.”

“.”

所有的亲属,都拒绝搬入营房,那几个穿中山装的亲属更是严肃的表示“战备是国家大事,不能因为私人耽误。”

小朱讪讪的退到了李野身后,刚才他还盼着赶紧给他一张床呢!这会儿看到一群六十多岁的亲属都比他觉悟高,心里着实惭愧。

但亲属的觉悟高,另外一些人觉悟更高。

老方挥了挥手,所有的战士都在雨中集结,整整齐齐的向着亲属们敬礼。

“我老方在这条路上待了大半辈子了,还没见过这么多去扫墓的人,说真的,我这会儿心里热啊!”

“因为这证明大家没忘了他们,没忘了那些永远留在边境线上的亲人,我去过林芝和山南的陵园,那些墓碑被擦的很干净,但我就是感觉孤零零的.”

“但现在他们的亲人来了啊!他们的亲人,就是我们的亲人,他们的爹娘,就是我们的爹娘,天下哪有让自己爹娘住帐篷,让儿子住砖房的道理?”

“.”

老方并没有说多少话,但是说的很动情。

而那些淋在雨中的人也很坚持,好多烈士亲属劝他们离开,但他们站的笔直,一动不动。

李野吐了一口气,心情非常复杂。

如果是在上辈子年轻的时候,他对于这种“列队欢迎”的仪式化行为,可能还有所抵触。

因为年轻那会儿,好多人都觉得这些人心眼儿好傻,行事作风也傻。

但等到李野年龄大了之后,却理解了他们这个群体的一些特殊行为习惯。

他们不是傻,他们只是在用一整套特殊的行为准则,保持着一种特殊的“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