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认干亲吧,你家孩子叫我干爹,两家就有了虚拟的血亲关系。
好像不这样做的话,那种投缘的好朋友关系就会不稳定,叫人放心不下。
朱元璋广收义子便是这个道理。
让那些被收养的孤儿,为自己卖命,光给他们恩惠还不够,必须有父子的名分。
这就是为什么朱元璋让外甥都改姓朱,按着朱家辈分起名“朱文忠”。
这外甥本来就够亲的呀,外甥半个儿呀。
可是外甥毕竟是外姓人,让他成为义子,不是显得更亲密吗?
沐英、何文辉原来叫朱文英、朱文辉,大明建立后因劳苦功高,皇帝特赐恢复原姓。
恢复原姓在皇权时代,是莫大的殊荣,说明给他光宗耀祖的机会了。
但“义子”毕竟不是自己生的,战争中让他们领兵打仗没必要像对亲儿子那样担心安危,朱元璋义子在革命尚未成功时牺牲的不少。
而那些九死一生活下来的义子呢?
天下一统后,又担心他们能力太强、功劳太大,危及自己亲儿子的江山。
李文忠在朱元璋的功臣中,列第三,仅次于徐达、常玉春,自己又有皇帝义子加外甥的这层关系,可他非常低调。
他死后,他的儿子李景隆还是卷入了朱家叔侄的江山争夺战。
先是带领南军,奉表哥建文帝之命,北讨伐表叔。
等表叔朱棣的部队打倒南京城时,又反戈一击,开门投降。
沐英是众多义子中下场最好的。
他很早就去守边疆,远离了宫廷斗争,得以免祸。
马皇后死时,他哭到呕血的程度。
几年后太子朱标又死在朱元璋前面,他又伤心大哭,因此得病去世。
早年他在朱元璋帐下,干爹要求严格,动不动就处罚这些义子,全靠慈祥的义母马皇后和仁厚的大哥朱标说情,减轻处罚。
对一生依仗的两个亲人的死,从亲情来说,哀恸是自然的。
另一个因素大约是以后朝廷里少了两个可以维护自己的重量级人物,对干爹朱元璋的暴戾,义子们恐怕比天下臣民了解得更透彻。
别看沐英已经开府建衙、威震西南,可还是害怕喜怒无常的干爹。
朱元璋二十多个义子,建国后活着的寥寥数人,要说老朱为了他亲大儿朱标没做什么手脚的话,朱雄英是不会信的。
军中收义子的现象很是普遍,可是像蓝玉这么离谱的还只有他一个人。
据说,他在军中义子的数量达到了一千多个,各个身居要职的校尉、将军皆是蓝姓,错综庞大的关系令人咋舌。
这也是后期朱元璋要诛杀蓝玉的一个重要原因。
他那千个义子一个没跑掉,全都陪着蓝玉被砍了脑袋。
飞卢18周年品牌升级回馈读者!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8月10日到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