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说到他的过失之时,他却是大为震怒!
屠杀开国功勋及其家属数万?
自己怎么可能做下这样的事情!?
要知道自己这几年来,自己下手最狠的也就是胡惟庸那个逆贼!
可他们都是乱臣贼子!
在府中暗藏兵士,甚至还邀他御驾前往。
这不是反贼是什么!?
若非是走漏了消息,他恐怕是险死还生!
然而这件事之后,他虽年年追查朝中的胡党,然而都是一些有罪之人。
像文臣之首李善长,则是安然无恙。
要知道李善长可是胡惟庸的姻亲!
当年胡惟庸的崛起更是李善长一手提拔起来的!
倘若自己是不分青红皂白弑杀的昏君——
李善长岂能安然无恙!?
所以对于这一评价,朱元璋是感到不忿的。
而恢复分封制,他的确正在推行这个举措。
分封制,乃是大周之祖制。
虽然这个制度有一定的弊端,但是也要看君主。
他又不是那“烽火戏诸侯”的昏君周幽王!
再说,新生的大明皇朝,却是需要分封制。
中原之地,久经胡人统治之创。
昔日蒙元皇朝的余威犹存!
他难以效仿大秦皇朝那般实行郡县制。
这都是建立在高度的中央集权的!
他只能选择分封制。
不过那些裂土封王的大多都是宗室的亲戚,其中占得最多的都是他老朱的儿子!
这可是用血脉关系维系的牢固统治!
不管那些手底下的人再怎么折腾,这大明可都是姓朱的!
这做的有何不对之处?
朱元璋眼神冷冽,他虽然不满日记的答案。
然而最后那句“大明皇朝国运坎坷,早夭而亡”,却让他感到触目惊心,难以忽视。
他是一个英明的君主,他的每一个举动都关系到大明皇朝的国运。
自己和这位未来之人有着绝对的信息差,也许自己奉若圭臬的一些举措,在对方眼中就是糟粕呢?
所以即便心中有不忿,他还是决定继续的相信这日记主人的看法,虚心求教。
很快,墨色书册也适时候的再次了内容。
【朱元璋建立大明皇朝之后,对宗室极其照顾,设立了很多照顾宗室的特权。】
【所有宗室,都由朝廷供养,无论多少代都如此。】
【譬如洪武二十八年,明朝给宗室的岁支禄米数额是这样的——】
【亲王年俸万石,郡王两千石,镇国将军千石,辅国将军八百石,奉国将军六百石,镇国中尉四百石,辅国中尉三百石,奉国中尉两百石......】
【这也在日后成为大明皇朝经济的巨大负担。】
【而朱元璋时期,将几个骁勇善战的儿子都封在了北部边疆,这些藩王手握重兵,并且给宗室都配备了相当数量的府兵限额。】
【这样的举措造成的第一个后果就是,朱元璋去世之后,下一任皇帝明显感受到了来自几位藩王的威胁,于是便开始削藩。】
【可是这些藩王同为天潢贵胄,又岂是易于之辈?】
【如此一来二去,大明皇朝便爆发了内乱。】
看到此处,朱元璋整个人顿时呆住了。
端午看书大优惠!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6月22日到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