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章 《鸣冤书》下!(1 / 2)大明:开局抬棺进谏,老朱气炸了首页

“停笔!”

此时!

蒋瓛只觉得刚才的敬佩,全然消失不见。

那种头皮发麻的感觉,似乎又回来了。

之前这小子还是随口说出来的,虽然有犯嫌疑。

但说出来的总归是在这里,陛下又听不到。

起码!

第三者转述的语气,肯定会恭恭敬敬,断然不会如同苏怀一样,攻击力拉满。

但现在。

这小子是拿着纸笔,准备犯?

这白纸黑字一落实,陛下要是看到。

这字里行间的情绪,可是真真切切的能感受到!

到时!

陛下龙颜大怒,直接再让蓝玉案升一个维度,那该怎么办?

那时候这小子的下场不用说。

肯定是死无葬身之地!

但另一边,史书肯定会记他一笔。

毕竟。

眼下蓝玉案这个档口,敢直接冒犯陛下的,可就你一个!

但是!

这笔墨纸砚,可是陛下亲自赐给苏怀的。

身旁的两个小太监,虽然吓得都快尿裤子了,但也不敢出声阻止。

蒋瓛自然也不敢!

当前这位陛下,对于权力的执念,可不是一般的深。

他不在乎你是不是为他的情绪着想。

他只在乎你是不是在欺君瞒!

蒋瓛但凡敢出手阻止苏怀。

那传到陛下的耳朵里,就是欺瞒,就是死罪。

因此。

他不敢强行出手,只能以声音,让苏怀赶紧停笔。

实际。

此时除了蒋瓛。

身后的一众大臣,还有远远围观的大明百姓。

全都因为对方的表情,而好奇连连。

这个今天抬棺进谏的年轻人,到底在写什么,以至于蒋瓛脸色大变?

然而……

他们却不敢前。

而此时。

苏怀的笔,自然没有停下!

在写完“陛下也有错”后,蒋瓛的声音,只是让他轻轻一顿。

而后。

笔墨再度落下。

“民苏怀,虽无科举之志,但也熟读圣贤书,自古文献经典浩如烟海,十之七八,均是治国治家之理。”

“民不敢大肆言谈大明利弊,但仅就陛下这登基的洪武二十六年……”

“寻得大错数处!”

“君之大错,恐酿成民之大灾!”

“民先以利弊谈之,再言自身冤屈!”

在此时苏怀的心里。

因为融合海瑞人物模板的缘故。

所言谈书,除了私利,还有公利!

而且,要契合海瑞。

必须要大公无私。

如今恰好有书鸣冤进谏的机会,苏怀自然要仔细把握。

甚至干脆彻底契合海瑞的人物特性。

为民请愿!

只要契合度够高!

海瑞的人物光环【直言进谏、免受死罪】,就能加强,从而继续庇护。

因此。

眼下苏怀百无禁忌,几乎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第一错,宗室!”

“洪武二年,陛下颁布皇明祖训。其中关于藩王岁俸,亲王两万石,远超唐宋亲王岁俸数倍!更有凡皇室子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皆可领取大明岁俸!”

“大明,是天下人的大明!非是一家之大明!”

“是天下百姓在耕田纳粮;是百姓的儿子在守卫边疆;是百姓的女儿在织布绣锦,是大明的每一个人,在守护大明的每一寸土地!”

“藩王不事生产,却要掠夺百姓之财富。且子子孙孙,每过一代,百姓的头便要供养一代宗室。”

“试问陛下:两汉四百载,唐不过三百载,大明百姓,又能供养藩王宗室多少载?”

“陛下将大明,看成一家之天下,妄想让天下全民,去供养藩王宗室?”

“民敢断言:”

“一百年内,藩王宗室人人自大,增产屯田,吞民脂民膏!”

“两百年内,宗室所需岁俸,必成国朝税收无底洞,中枢与宗室博弈……陛下之子孙,或有富可敌国者,却是因为侵占百姓的田产和血汗。”

“或有当街饿死者,因为朝廷中枢,定会篡改祖制,削废岁俸,无能者当街饿死,或为草寇,或为敌贼!”

“宗室制度,也将成大明亡国之患!”

这一段文字落下。

蒋瓛近乎吓得面无人色,他好几次都想冲动,把他的纸笔全给撕了!

好些年前,陛下颁布《皇明祖训》之时,不是没有人提出过类似的抗议。

但他们的结果。

早就坟头草三丈高了!

这厮,当真是抬棺进谏,不惧生死,所以就敢胡言乱语了吗?

岂可修!

可他偏偏不能打断。

但见苏怀,竟然再度提笔。

“陛下第二错!贪权!”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发,陛下明着处置胡惟庸,但根本原因,却是废除宰相制!”

“陛下所要的,是大权在握!但权力,永远都无定型。”

“陛下是开国天子,权威隆重,单以勤奋而言,也可列历代帝王前三!”

“但陛下之子嗣,可有陛下恩威?可有陛下勤奋?”

“假使后世子孙,若有无能者,带着大明下远征北伐,近乎葬送大明江山!或有愚君受近臣蛊惑,将权力放出,以至臣子把控大权。彼时,陛下所废除之宰相制度,岂非再度回到大明?”

“是以:依民愚见,陛下之错,不在于废除宰相制。而在于,在没有找到接替宰相制的前提下,却贸然废除,以使得大明在陛下手里,可一言而决。”

“短期可见,无贤臣劝谏,陛下已如独夫矣!”

“独夫”二字出现。

蒋瓛甚至有一种不如就此眩晕过去的感觉。

他呼吸急促,眼睛有些赤红!

这一刻。

他看着苏怀的眼神,就像是看着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