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五十一章 太空建筑师!(2 / 2)黑科技的大国航天首页

然后缓缓减速,完成和天工一号飞船的对接。

天工一号目前负责着星港轨道维持的工作。

它事实上成为了星港的推进器。

薛峰首先释放了一艘货运飞船。

初期的星港建设工作,就此开始。

星港的圆环状舱室,目前还无法一体成型。

原因有很多。

首先就是大尺寸加工,在地面环境下本身就有难度。

想象一下,加工出一片高度在200层楼的铝合金。

并且要保持它的表面光滑。

而这样的铝合金片,需要最少几十片,才能够组成一个完成的圆环。

加工难度本身就很大。

其次,大尺寸物体的发射也是个问题。

目前最庞大的火箭,也仅仅能够装载不超过折叠后长宽二十米大小的物体。

除非立马完成太空电梯的制造。

掌握大批量向太空运输物质的技术。

否则这几乎是完全不可行的事情。

而太空电梯技术,是需要超大型空间站作为前置科技的。

因为太空电梯的太空端,本身就可以看做是一个超巨型空间站。

为此龙国的科研人员另辟蹊径。

决定采用另外一种办法。

那就是将原材料运送到太空之中,然后再在太空中加工出超大尺寸舱段。

这样就能够解决大尺寸构件带来的各种问题。

货运飞船十分灵巧地从组合体上分离。

然后货运飞船上一个非常小巧的盖子打开。

出现了一个大小仅仅为十几厘米的接口。

货运飞船巧妙地飞行到龙骨的正前方。

然后龙骨正好从接口中进入。

好像穿糖葫芦一样,直接贯穿了整个货运飞船。

在一端抵住中央主轴龙骨后,接口自动向内收缩,将原先的缝隙完全压没了。

货运飞船被直接固定在龙骨上。

它的内部搭载了用于加工航空铝合金的熔炼炉。

可以加工出大尺寸的航空铝材。

这方面还要多亏空间技术研究院,通过在大型真空实验室内摸索出的真空铝材加工技术。

否则舱段的加工制造可能会拖延更长的时间。

薛峰将四个相当于工业母机的货运飞船,一一在伞状龙骨上固定住。

这一过程就持续了超过四个小时。

原因还是在于龙骨本身比较纤细。

而无论是星港还是飞船本身都是处于高速飞行中。

稍微出现一点点偏差,可能就插不进去。

为了两者能够对齐。

薛峰还消耗了本就不多,星港临时推进系统的燃料。

“即将开启铝材试加工工作。”

薛峰向地面汇报说道。

同时将工作进度,汇报给同样在太空之中的空间站。

熔炼炉开始在电加热下,熔炼内部的铝材。

铝合金其实在地面上就已经完成了冶炼工作。

薛峰的任务,只不过是将他们重新进行塑性。

低温状态下,宽度在十米左右的铝合金板材被连续不断地加工出来。

随后在飞船另一端,被卷板机卷成一卷。

随后,这一卷铝材被机械手臂转移到太空之中。

再通过调直、卷曲等手段,塑造成弧度很小的圆弧。

第一块弧长六百米的高强度航天铝合金板,终于完成了制造工作。

放在太空之中,它也是一个无比庞大的巨物。

而这样大小的铝合金板还需要四块!

第一次进行太空建设任务的徐英,仅仅是在同步轨道待了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

然而第一块高强度铝合金板的加工,就花费了薛峰四天的时间。

虽然后续四块板的速度有所加快。

但是仅仅是为了加工板材,薛峰就花费了大半个月的时间。

更别提后续将板材固定在龙骨上,组成一个直径900米的圆环又花了小半个月的时间。

不过经过这一个月的建设。

星港终于不止能够看到原先的龙骨架子。

也出现了大面积的实体。

“我们先回去补充一下物资,顺便接收新一批材料。”

完成了第一个圆环的建设工作之后,薛峰对刘生说道。

目前已经完成的圆环,实际上就是一个直径900米的圆柱。

还需要在它的两侧进行封闭。

以及在内部再添加一个小圆环。

大圆环和小圆环之间,才是人类可以生活并进行生产、制造、科研的区域。

小圆环到主轴这段空间,因为自转问题,不适合人类长期生活。

“我们目前的飞船速度还是有点慢,什么时候能够再快点就好了。”

刘生略带抱怨地说道。

目前他们每一次往返同步轨道,单程就需要十几个小时。

很多物资补给,都只能每隔一个月才能够补充一次。

如果能够将时间压缩到一个小时之内。

那么他们甚至有可能实现,住在空间站、工作在星港的生活。

“现在的发动机只能够达到这样的比冲,想要更短的时间,除非我们不计较成本。”

薛峰倒是看得更开一点。

国内不是拿不出能够达到更大速度的发动机。

但是更大的推力也就意味着消耗更多的燃料。

目前阶段,性价比依然是星港建设需要考虑的一环。

如果成本过高,那么将会拖慢整个星港建设进程。

“我这也就是说说,我也知道这不可能。”

刘生这段时间一直是飞船驾驶员,他很清楚自己驾驶的这艘飞船。

如果真的满功率运行,要吃掉多少燃料。

新一批次的设备和材料,已经随着最近几次发射任务到达了空间站。

只等着薛峰将他们带走。

这里面包括数台高精度机床和3d打印装备。

用来进行更加细致入微的加工工作。

“这次可是运来了不少的好东西,你们运气真不错。”

聂海胜热情招呼着两个刚刚从万里之外返回的人。

“这一次和货运飞船上来的,还有不少的新鲜水果,到时候你们可以带走一部分。”

想要在太空之内吃上新鲜水果,是一件很费劲的事情。

一般的补充,都只有各种水果干或者冻干水果。

像新鲜水果,也只有少数几次出现过。

而且每次数量也很少,每个人只能够分上几个。

让薛峰他们带走一部分,剩下的可能也就够他们每人吃一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