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3 小木正日(2 / 2)怎么又是我拯救世界首页

小木正日妥协了,他是否留了手不得而知,但是米国人心满意足的离开了,可想而知他们必定也在其他国家干了这些事情。

米国人才是最后的赢家,或许他们没有在继续大规模研究,但是只要保留之前的数据,然后小规模投入研究也绝对是世界领先,而国内目前几乎已经断绝这方面的研究了,只有几个小研究室。

欧洲那边情况不明朗,不过也绝对好不到哪里去。

米国人应该和小木达成了什么条件,总之李沁和北藤原正,在日本的生活并没有什么阻碍,米国人甚至还投入了一些资金在日本建立一个研究室,一直到现在它依然存在,或许并不受重视,但这是现今唯一存在的国家直接注资的保存物机构,这些暂且不提。

继续说回小木正日一家,北藤原正和小木琴一共育有三个孩子

——北藤甘,北藤原地,北藤蔓。

大儿子北藤甘选择经商,好像有些成就,二儿子北藤原地投入实用科技领域为霓虹轻工业做出来不少贡献。

或许他们才是对的。

“保存物”没有任何意义不过我们现在重点讲林昊的奶奶,北藤蔓。

她是亚洲最后一位拥有地位的“保存物”研究学家,众所周知女性在科研领域一般处于劣势,但至少在“保存物”领域,她或许是当时的第一人。

她是米国驻霓虹研究结构的首席科学家,事实上那个时候所有的“保存物”科学家都在哪里挂牌,美国人对他们态度很好,但是却极少注资,毕竟他们也怕被和二战时各国一般被“保存物”研究拖累。

但当时的“保存物”还比较受重视,至少他们有能力从世界各地聚集“保存物”进行规律研究和内部纹理考察,从对“保存物”破解使用角度来讲这至关重要。

研究方面暂且不提,北藤蔓和当时研究所的上司日久生情,最后结婚生下了林昊的母亲。

她的上司是个米国人,研究所的管理人约翰.墨尔本。

年近30的北藤蔓和约翰结婚,只生下了一个女儿,那就是林昊的妈妈,约翰.海思。

海思5岁之前在霓虹生活,后来随着美国人也越来越不重视“保存物”研究,北藤蔓也越来越自由,后来在海思5岁之后海思随母亲搬到了条件更好的米国。

米国是个政商相通的国家,约翰.墨尔本回国后顺利申请了提前退休,他那时已经40岁了。

然后就一边领着退休金,一边开始创业,那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年代,只要胆子够大到处都是黄金。

而当时正值华夏改革开放前期,于是约翰就将目光移向了中国。

那年,海思7岁,她第一次来到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