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黑河墩(1 / 2)续天下首页

次日一早,蒙古军便撤退了,撤退的原因不难猜测,按照波罗堡到黑河墩的距离,王把总的援兵也该是到了。

果然,天大亮的时候,地平线上便出现了一队兵马,打着艳红色的“明”字大旗,后面跟着两杆绣着“王”字的小旗。

王把总又名王元化,是榆林人,军户出身,十几年拼杀下来做了个把总,一手刀法出神入化,和这个时代的武夫一样,王元化身上的特点就是残暴、不讲恩义、贪婪,手下士卒私下都骂他是‘王贼’。

王元化骑着高头大马,身上穿着铁制鳞甲,左挎雕花大弓,右悬长刀,身的五大三粗,脸色横七竖八的分布着刀疤,一看便不是好相予的角色。

“娘的,人杀完了,倒是晓得来了!”高保权看着远处王元化的旗号,恨恨的往地上啐了一口。

赵平戎也是一脸不忿,王元化素来不待见他们,此番补墩兵的缺也是王元化提出来的。

“行了,究竟是上官,不得失了礼数!”杨兆知道两个手下的尿性,害怕他们整出幺蛾子,提前警告了两句。

对于王元化,他也没什么好感,但是,厮杀场上活了一年,有些事情他也算是看明白了。

武艺高强并不是你晋身的台阶,若是想活下去,不八面玲珑是断断不可以的,若论武艺,高保权便是提个把总都是没问题,可是你又能如何?人家就压着你,若非是杨兆提了什长,高保权便是连个伍长都混不上。

当初在榆林的时候,高保权一时兴起,打伤了王元化的远房亲戚,由是被嫉恨,边关厮杀五年,愣是寸步不进,赵平戎也差不多,背后嘴臭王元化,被王元化得知后,硬生生寻个由头把他从什长上撸了下来,连带着还挨了十几军棍。

前车之鉴在那里,杨兆可不想重蹈覆辙,王元化也未见得多待见他,原因也很简单,两个字“嫉妒”。

明末贪腐成风,军官跟商人、地主勾结不在少数,杨兆也不会清高到一点小费都不拿,但原则是不能动手下的钱,喝兵血这种事,但凡是个明军军官都会做,可杨兆就偏不。

如此清高,自然让作为把总的王元化难看了,你不拿,反衬的他不是东西了,几次提点下,杨兆还是油盐不进,于是王元化也忌恨上了杨兆。

若是论资历,论功绩,杨兆早就可以提到标兵营去做队官了,但王元化就是扣着不放,军功这些向来都是不报杨兆的。

好在杨兆现在不计较这些,到了明末他才知道事情很多都非是人力可以改变的,穿越初期那种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雄心早就消磨的一干二净了。

明末,那就是一眼望不到头,作为边兵,你只能保证明日还吃的上一碗稀粥,一块干饼,其他你什么都奢望不了,若是遇到个好点的官长,提你做个小官,你倒还是能苟全,若是遇到苛刻的,只消派两个根本完成不了的任务,你也就交代了。

这还算是他运气好,原主的父母双亡,唯一一个姐姐嫁了榆林城里的屠户,这让他至少没啥后顾之忧,其余的袍泽们,微薄的军饷根本养不活家,就他所知,很多袍泽的父母早早被逼的卖儿卖女以此求活。

这还是天启七年,等到崇祯年了,便可能连军饷都发不出了,可杨兆也没那个功夫去想以后咋整了,曾经他也不是没想过索性反了得了。

可问题是,造反也没那么容易,人人看不起李自成,但人人都不如李自成。

天启七年的北方是个什么环境?寒冷的气候让庄稼大量减产,莫说你自耕农,就是地主破产的都不在少数,这些人揭竿而起的不少,但旋即就会被朝廷大军碾碎,明廷打不过建奴,还打不过泥腿子?

投军,不说是富足,但好歹不至于饿死,军饷拖欠是一回事,但好歹军粮总是会有的,这个时代的明人,没那么高的追求,但凡有一口饭吃,都不会想着去造反,边军虽然怨声载道,但真正说要杀官起事的几乎没有。

后世在网络上可以挥斥方遒,可现在实打实一条命去赌,他是没这个勇气的,至少现在是没有。

所以,面对王元化,他还是很狗腿的跑上去牵马执蹬,以示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