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桂芬字景亭,苏州府吴县人,是道光二十年的科场榜眼。太平军建都金陵时,冯桂芬正在老家丁忧。咸丰令他在家办理团练,协助绿营守城。
冯桂芬主张以华夏文化为本源,坦然面对外来文化,积极向西方学习。他较早地提出全面、系统变法的思想,比较理智地兼顾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冯桂芬的思想被洋务派奉为圭臬,堪称洋务运动第一人,华夏近代化第一人。
再说这沉桂芬,也不遑多让。他是道光二十七年进士,这一榜出现了李鸿章、沉保桢、郭嵩焘、马新贻等多位封疆大吏。
沉桂芬不仅同样封疆,还是第一个掌握清廷中枢大权的汉人。日后,恭亲王奕?被慈禧太后屡次打击,倦于政事。而同为军机大臣的满人文祥去世,沉桂芬便以军机大臣兼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为满清第一个执掌中枢的汉人。
清廷中枢中,恭亲王弈?最是热衷洋务,而沉桂芬则为中枢执行洋务的主要操刀手。
到底是哪个桂芬呢?
冯桂芬当年与曾国藩一道办理团练,此后便一直负责助防苏州,最可能是他。
沉桂芬则于1858年初丁忧回籍,此刻也有可能出现在苏州。
不管是哪个桂芬,都是当今世上一等一的人才。若能为民军所用,陈城岂不如虎添翼?
陈城急令亲军上前救援,又带着小火轮靠近大明山,准备接应败退的清军。
那大明山处的太平军,乃是石达开属下的一支偏师,力量并不强。可太平军人多势众,把大明山的清军围得跟铁桶似的。大明山上的清军粮弹将尽,眼看就要崩溃了,拼死想要突围出去。
太平军围困甚紧,并不强攻,却严防清军突围,企图困死这股清军。
正在相持时,民军从天而降,从太平军背后偷袭。太平军猝不及防,包围圈被民军撕开了一个口子。
塔读@<app,^免费小说网站
民军虽然人少,却装备精良,持有十数把自动步枪。太平军不敌,只能躲在背后放冷枪,睁睁看着民军将包围圈内的清军接走。
眼见民军与残余的清军合兵一处,直奔运河而去。太平军不甘失败,派出追兵追击。
然而,民军小火轮上装有小炮和机枪。这些武器都是民军枪炮厂新近研制出来的,火力强大,远远超出太平军的认知能力。
民军和清军残兵退到运河,紧随其后的太平军追兵也进入了机枪射程。数挺机枪吐出疯狂的火舌,子弹像漫天的蝗虫一样,直奔太平军而去。
太平军追兵见势不对,慌忙向后撤退,逃出了机枪的射程。留下了上百具尸体。
正当他们庆幸时,小火轮上的小炮又开始炮击了。这种小炮口径小,射速快,可以用来对付木船、散兵。
一炮下来,周围七八米内的人、马都被弹片所伤,杀伤力比机枪还要大。
那清军见到民军火力如此强大,欢欣鼓舞之余,不免有些自惭形秽。
陈城让清军主将登上自己的座船,让清军士卒乘坐之前俘虏的太平军战船。剩下还有两三百名清军残兵,只好沿着运河步行,北上无锡。
那清将大约五十岁,相貌清朗,神情严肃,虽然战败却不卑不亢。
陈城和他行过礼,便小心问道:“敝人是民军军长陈城,阁下可是吴县冯景亭?”
冯桂芬号景亭,因为他特别景仰明末的顾言武。顾言武是明遗民、大儒,也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经学家,对后世影响很大,人称亭林先生。
华夏有句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出自顾言武的《日知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