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七章 吕不韦(1 / 2)我在秦时当匠人首页

这几天咸阳的动静哪怕是不关注秦国的人都已经有听闻了,听说他们发明了一种犁具,可以使耕种的效率提高百倍,有人嗤之以鼻,有人半信半疑,而有的人已经在赶往咸阳的路上了。

面对各方势力的反应,罗网这张巨网,真的能留住他们吗?

吕不韦经商天赋极好,做生意从来都是一本万利,他年轻时候曾和他父亲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这天,吕不韦问父亲:“耕田可获利几倍呢?”

父亲说:“十倍。”

吕不韦又问:“贩卖珠玉,或获利几倍呢?”

父亲说:“百倍。”

吕不韦又问:“立一个国家的君主,可获利几倍呢?”

父亲说:“无数。”

吕不韦说:“如今努力耕田劳作,还不能做到丰衣足食;若是拥君建国则可泽被后世。我决定去做这笔买卖。”

这笔买卖毫无疑问是做成了的,吕不韦以一个商人的身份一跃成为七国中最强大的秦国之相国。

一直以来,商人都处于“士农工商”社会划分的最底层。

吕不韦曾经都因为商人这个身份备受歧视,即使他当时已经是千万身家的大富商,这点也没有改变过。

现在他看到了这个希望,这就是吕不韦如此心急的原因。

想要改变商人的地位,哪怕他现在是秦国相国也是做不到的,这是商君定下来的政策。

重农抑商,商鞅变法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

秦国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禁止粮食贸易,其次加重商业税收,使商人无利可图。

最后降低商人地位,商人与赘婿同列为低等国人,徭役、战争等首先被征用。

这样的环境,又有哪个商人会愿意来秦国呢?

再说到“重农”,其实商鞅从来就没有重视农民、农业,而是重视管理农民。

国家要想强大,必须削弱农民,农民依附于田、宅,缺乏流动性,抑商之后农民都没有钱,就会变成最好管理的弱民。

他也为这些秦国弱民想好了出人头地的办法,那就是军功制。

事实上秦国早期就是如此,所以才有了“富贵之家,必出于军功”的说法。

商鞅死后,秦国的环境已经有所改变,至少不像之前那样完全禁止商业活动。

这才给了吕不韦这样的人实现野心的机会,他想让百都姓休养生息,这样才能使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可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眼前,秦国的田地实际上是养不起那么多人的。

秦国在军事上的强大很容易让人忽略一个事实,正是因为秦国穷,他们才会愿意为了军功不顾一切地拼命,反过来说,如果不对外打仗,国内的矛盾就会愈演愈烈,直到不可挽回。

休养生息的前提就是,他们大多数人可以养活自己,这才是最重要的。

在曲辕犁出现之前,吕不韦是不敢这样想的。

或许秦国再也找不出第二个有他这样敏锐眼光的人了,他直觉感到,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上一次他出现这样的直觉,是见到秦异人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