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不过是一名书生。”叶轩温和一笑,声音饱满,沉稳有力的说道。
这一场戏他的情绪很平,或者说这部剧里刘晋元的情绪都是非常平和的,所以他只要保持相应的姿态和气度就可以。
不过叶轩知道,这种角色是最难出彩的,因为太稳了,就像刘备一样,每一个三国剧里饰演刘备的无一不是老戏骨,可没有一个演的让人记忆深刻的。
当然了,于合伟的接着奏乐接着舞不算,那是后来短视频的梗带火的。
所以情绪扁平化的角色想要演出众,非常有难度,好在刘晋元后面有个黑化的变化。
但是这种变化主要是在形象上,人物表演上不能有转变,否则就脱离了设定。
这是导演和编剧给剧情定下的条框,叶轩现在还没实力去改变他们的想法。
既然表演上不行,那怎么办呢。
叶轩的主意自然放在了台词上。
前期刘晋元说话略带僵硬,后期会转变成流畅自不用说,更重要的是发声的变化。
不同的发声方法收获的效果也是大相径庭,叶轩的设想就是黑化前刘晋元沉稳,黑化后发声飘忽,以此形成反差。
也正好对应了刘晋元的变化,前面他高中状元,前途远大,大气沉稳,后面父母自裁,表妹惨死,一无所有的他加入拜月教寻求一线生机,如风中残萍。
为了与后面飘忽的发声形成更强烈的反差,他在校期间下了功夫练习胸腔共鸣发声法。
通过喉部,胸腔共鸣,由呼吸肌发力控声。
说起来简单,可除了日常的吸气,呼声,出声练习,这三个环节都起到至关作用的横膈膜,叶轩每天也得锻炼。
包括不限于不偷气数数字,一慢二快吹灰,仰卧起坐增强腰腹力量等。
好在现在有了不小的成效,他现在发声更饱满洪亮,富有磁性。
再加上他的形象,更添独特的气质和魅力。
如此拉大了和李逍遥的市井气息的距离,突显出两人阶级的差别。
也更能解释李逍遥对他的敌意,如此优秀又有才华的人,放在一个小镇里走出来“乡巴佬”面前,任谁也会自惭形愧。
但当身边的灵儿也开始称赞他时,这份自愧自然也就转化成了敌视。
“状元爷温文大方的形象,很像我十年前认识的一位大侠。”
“你说他像谁?”
“我心目中的逍遥哥哥。”
“他?”
刘晋元自然是称不上侠气的,他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不过叶轩通过胸腔共鸣后,刘晋元话语也变得洪亮有力,让人觉得他多了一股气,即读书人的一点浩然气。
这让原本是剧中为了强行突出矛盾的话,也变得合理起来。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这场戏的戏眼在胡哥身上,他需要表现出李逍遥对刘晋元的反感和排斥,剧情冲突才能展现出来。
可以说胡哥的表演,决定了这场戏的上限。
而叶轩的稳定,则代表了这场戏的下限。
他表现的越完美,矛盾才越合理,剧情才能立得住。
李国力自然清晰察觉出叶轩的变化。
演员三大宝,场上声台表,声音排在第一位,就知道它的重要性。
“上次还不是这样……”
他对叶轩的印象还停留在上一次试镜,作为和叶轩搭戏的自己,他很清楚的记得,那时叶轩的声音可没有这么浑厚。
“进步这么大,看来是下了一番功夫。”
李国力眼里流露出赞赏,这样有天赋又肯下苦工的年轻人,他很期待后面还会有什么惊喜等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