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太子朱桓,国之大幸(2 / 2)大明对比:朱标孪生兄长,赢麻了首页

而你方才也说了,如今的锦衣卫是稽查而非监察。”

“大哥,这二者有区别吗?”朱标疑惑问道。

“自然是有的。

稽查以缉拿为主,调查为辅。

本着不可错捉也不放过的原则,统摄百官。

如此一来,造成的结果就是你口中的大兴牢狱,百官人人自危。

而监察却是不同。”

朱桓顿了一下,继续道:

“监察之能,自然是以调查为主。

可以赋予其缉拿之权,自然也可以收回。”

朱标愣了半晌,仔细琢磨着朱桓的话。

半晌,这才很是认真的点了点头。

“大哥说的有理。

可臣弟该如何将这稽查,变为监察。”

“换个人当锦衣卫指挥使不就是了。

比如让你我统领锦衣卫。

将缉拿的权利攥在你我手里,这样锦衣卫不就只剩下调查之权了吗?”

听到朱桓这话,朱标大受震撼,连连点头。

不过下一秒。

朱标却依旧眉头紧皱,疑惑问道:

“可是大哥,百官知道锦衣卫时时刻刻都在监察他们。

会不会也让他们不寒而栗。

万一,臣弟说是万一。

万一你我真的发现几名贪官,按律严惩之后。

恐怕百官依旧会像现在一样,人人自危。

这样一来,你我不就成了吏吗?”

看着满脸疑惑,且有些失望的朱标。

朱桓叹了口气,很是无奈的拍了拍朱标的肩膀。

“我的好弟弟呀,你还真是不知变通啊。

到那个时候。

锦衣卫听命于你,怎么衡量程度,怎么处罚官员,还不都是你说的算?

毕竟官员也是人。

有些小错自然也是在所难免。

这些你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罢了。”

听到这里,朱标瞬间便明白了过来。

“我明白了。

大哥的意思是,小错不罚,大过严惩。

这样一来,百官既知道锦衣卫有监察之权,便不敢肆意妄为。

然见小错无妨,他们也不会如履薄冰,人人自危。”

朱桓微微点头,随即两人便一同朝武英殿内走去。

.....

与此同时,屏幕的弹幕自然也是炸开了锅。

“看看,咱们朱桓太子就是脑子灵光。

如此锦衣卫的问题不就解决了?”

“不错不错,我等官员能有如今之厚待。

全都仰仗太子和汉王两位殿下了。”

“如此一来,何来人人自危,百官惶恐之说?”

和弹幕中的吹捧不同。

此时新大明的老朱面色冷峻,似有一种被蒙蔽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