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陈怀民还会主动找这个同时上山的同龄人聊天,可在碰了几次壁后,陈怀民就渐渐不去贴了。诚然,你是皇亲贵胄,家里也有钱,长得也不赖,是一个挺值得结交的人。
可后面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开始莫名其妙的爱答不理了。再加上唐时辞经常外出,年龄开始递增,两人接触的机会就更少了。
所以生疏终究是难免的。
终于,还是唐时辞打开僵局。
“小师弟,蕴剑诀,你在第几重了呀。”
陈怀民连忙答道,“已经修至第三重,不识剑了。”
蕴剑诀,灵剑派独家功法。
不能说独步天下,元泱洲别无二家没有盗版是可以有的。
因为举目这世上之人,凡是有灵根的人,都可以在识海深处开辟属于自己的剑湖,温心养剑。所以剑修是天地宠儿不是凭空而来的。
剑湖养剑为心剑,可与身外之剑所结合,也可以赋予修士不一样的所擅能力。世上心剑千奇百怪,其实到了后来更有其他大毅力大天赋者以刀等其他武器入剑湖蕴养,但不知道出于什么缘由仍统称为心剑。
可惜的是太多的普通人生来剑湖干涸,灵根脆弱,一方面养不了强大的心剑,成不了剑修。另一方面,脆弱或者驳杂的灵根也让其蕴气修行无比困难。
但灵剑派的蕴剑诀就没有这种烦恼。
从孩提开始便以生生不息之灵气,蕴养剑湖。在溯流回转中,不断加固剑湖的规模。哪怕是生如烂毛线团这般的驳杂灵根,在蕴剑诀的助力下,也能变得承受灵力过体,温心养剑。
不用担心爆体而死,不怕走火入魔,除了修行一途毫无捷径,只有日复一日的苦练以外。
毫无缺点,实在是修仙证道、行走江湖的不二之选。
唐时辞挑了挑眉头,“已经不识剑了,看来没见着的这些时日里,小师弟一点都没松懈呀。”
唐时辞嘴上没怎么好话,但心里还是很惊讶的。毕竟蕴剑诀一共只有五层。筑胚、不知剑、不识剑、剑心通明、剑上。
一般的灵剑派弟子一旦开始修行蕴剑诀,基本上两三年便能筑胚圆满,一般到了这一步无论灵根觉醒的如何,觉醒之时引动的第一口灌身的天地灵气都是能轻松接纳。
而修至不知剑的话,养出一柄剑谱上有记载的丙丁品的剑是绰绰有余的。这也是灵剑派大多数弟子所身处的境界。
此两等可用岁月磨。
可从不识剑开始,就正是进入到了另一个层次。无论是修行的难度还是心性的考验。
师弟以十八之龄便已经不识剑,天资果然聪慧。
也对,如果没有不识剑,觉醒五灵根所引动的灵气灌体一般人又怎么能抗的下来呢。
而一旁的陈怀民听着则怪怪的,今天怎么一个个都转性子了,二师兄居然会夸人。
“但小师弟你过几天就要下山,哪怕已经养至不识剑,感觉也会被吊着锤呀。小师弟,考考你,什么叫做不识剑呀。”
果不其然,唐时辞接下来的话才是重点,陈怀民认真想了下。
“因为世间万象,我们终其一生都看不清万象,因为剑,我们看不清万剑。”
唐时辞笑着点了点头,接着问到。
“那你知道剑是什么吗?”
“百兵之君,此身破万军。”
陈怀民肯定的回答到,刀是百兵之霸、枪是百兵之王、剑是百兵之君。
这我熟。
但唐时辞还是摇了摇头。
陈怀民意外了下,又想着开口说到。
“剑是百兵之道,因为世上总有剑仙,未闻其他姓名。”
这个答案应该已经很保守了,固然百兵可入品,可世上只有剑仙惩奸除恶扬善,少有别的主流。
可唐时辞仍然是摇摇头。
严声说到。
“剑,是杀人的,婆婆妈妈的加那么多修饰干嘛。哪怕是儒家那群读书人的配剑,难道不是以浩然正气养着,要么不用,一用就是霜寒满山河吗?”
陈怀民嘀咕了下,可二师兄的装扮难道不是儒生吗?
唐时辞看着陈怀民,严肃的说道,“你连剑为何物都认不清,又岂能养出心剑,你天生已经是五灵根了,如此驳杂的灵根,道家的术法你习来困难、儒家的规矩你也从未认真研读、墨侠所需红尘炼心,这些世上主流的路你尚且都走不通。你这样以后怎么能回来。”
陈怀民第一次见师兄说这么多话,可二师兄话语间的意思陈怀民都懂。
慢慢的低下了头,好像人都是这样,困惑了伤心了总会看看地。
唐时辞点了点头,脸上恨铁不成钢加云淡风轻。
心境却是截然不同,看着陈怀民的样子,不禁心中暗自肯定,教育的应该是有效果的。
毕竟是第一次教育人之类的。可能各个方面都不是做的很好。也没有什么标准答案神秘的。
在着也是师父突然安排的任务,本来就不会教育人什么的,而且还是小师弟,那可是我至亲至善的家人。
最后要不是师父掏出了她的霜降,自己是真的不会应下这差事。
要不是打不过师父。
哎。
这么想来,自己和小师弟还是一样的。
一下子,房间里的两个人都有点感情泛滥。
“好了,小师弟,你自己好自为之吧,如果你想当个凡人,就下山好生过,娶妻生子,把凡人一生需要做的都做了吧。
最后,忘了灵剑山吧。”
唐时辞回过神来,一边拍了拍陈怀民的肩膀,一边向外走去,微微摇了摇头,心中有点沉重,只留下一声语重心长。
多说无益。
唐时辞相信小师弟。
走在下山的路上,唐时辞突然想到了以前。
那时唐时辞有太多无法把握的事情,虽然现在也是,但当时不就是一个很正常的年少轻狂吗?
在山下的那个国度里不仅有钱有势,毕竟二叔是皇上,他的小金库都是唐家养起来的。整个江湖都是唐家的传说。
可唐时辞从小到大,不仅没有去过画舫种种烟云之地,更是勤勉于身,孜孜不倦,当然了,不单单是因为二叔膝下无子。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唐时辞想做个好的商二代、官二代。
还记得那是个美妙的晴天,官家圣谕,月山大礼。昭告群天,以感天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