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914(1 / 2)平淡为官首页

但随着士族之间只与士族结交的风气开始流行之后,社会上各大公司都必须要招聘士族来担任管理层,最开始的时候,还是一些比较有才能的人,比如说不愿意当官的嫡次子,长子担任官员,这些次子就担任公司的总裁,他们的才华还是可以肯定的,接受过最为严格的士族教育,即便是普通人,在这种教育模式之下,也比许多一般的聪明人要专业的多,但很快这些人就不够用了,毕竟全国的士族一共只有三万多家,能够产生的士族自然很少,而全国的公司何止百万,因此很多人就把主意打到了庶子身上,这些人都是只有一代,随着他们的下一代出生,是不会享有任何士族特权的,这也是为了减少士族无限膨胀,只有继承士族头衔的人,及他的嫡长子,才可以继承士族的一切。

但他们虽然不是士族,但总比平民的出生要高,从小接受的也是士族的教育,其中不乏一些聪明人,但大部分都只不过是一些庸才而已,甚至还有一些连庸才都算不上,花花公子而已,但这些人却占据着公司的高层位置,可想而知,民间的议论对于他们来说,自然是不会特别好的,而在他们看来,身为全世界最有权势的人,徐清对此无动于衷,自然也会有所迁怒。

若是在这个时候,徐安与徐清表现出一副父慈子孝的样子,对于徐安来说,无疑会引发政治上的信任危机,因此他自从与徐清断绝父子关系之后,便从来没有正式的与徐清见面过,就是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而他的内心深处,对于这样的状况其实是十分自责的。

政治理念虽然不合,但父子之间的感情却是十分深厚的,尤其对于徐清来说,徐安是自己亲眼看着长大的,在他所有的孩子里,他无疑对徐安有着最深刻的感情,不仅仅是因为他是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之后,亲自生的,更关键的是两人朝夕相处的时间也最长,同时徐安的聪慧也让徐清很是自豪,父子之间的感情,绝对要比徐宁和徐泰要深厚一些,如今却因为政治的原因而分道扬镳,对于两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折磨。

尤其是对于徐清来说,年纪大了之后,徐清在政治上已经没有什么太多的想法,只要维持如今的状况继续发展下去,不出现什么大意外,维持两百年的繁荣昌盛基本不会有什么特别大的问题,这是历史的惯性所决定的,即便有什么突发情况,宋朝发达国家的水准也不会下降,而他对于家人和亲情的重视,则慢慢开始凸显出来,他无疑是十分热爱自己的家庭的,但因为年少时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工作上,因而让他疏忽了家人,但徐清对于自己的家人,无疑是十分重视的。

徐安当然也是其中一员,但如今两人却不能见面,这让徐清当然很伤心,也很难怪,徐安知道这些情况,自然会感到愧疚,如今正好人在京师,又是徐清的下属,自然可以趁着这个机会与父亲进行短暂的交流,借着工作之便,也算是满足徐清对于父子亲情的渴望。

这就是徐安在担任都点检之后唯一觉得比较快乐的事情,除此之外,他的生活无疑是十分沉闷的,官场上的排挤,工作上的无聊,都让他有一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身为军人,自然需要注意很多的东西,文武之间的界限是很分明的,身为将军,他自然也不能接触太多有关于文官行政上的问题,对于政治也是绝对不能碰的。

毕竟军人参与政治,这在宋朝绝对是最大的禁忌,所有胆敢这么做的人,都会受到士大夫集团的监视,以及最严厉的审视,对于士大夫阶级来说,和平时代他们手中的权利才是最大的,而军人无疑是动乱之源,尤其是碰政治的军人,中国历朝历代有太多军阀造反的事情,这也难怪士族们看到一点点苗头都要及时掐灭。

因此自从徐安担任都点检之后,便是连兴国社的许多讨论会都不能参加,只能够以写信的方式与社团内的重要人员进行沟通,然后通过他们,传递自己的想法,即便如此,他每天收到的弹劾信也有好几封,这还是看在徐清的面子上,不然他如今恐怕早已经被文官所弹劾,回家养老去了。

而对于徐安的不得志,徐清的心情是很复杂的,一方面他希望自己的孩子们可以得偿所愿,但另一方面政治上的想法不同,又让他必须约束徐安,他曾经也跟徐安谈过,尝试用很多种说法否定他对于改革的理解,但最终这些劝说都宣告失败,徐安总是能用另外一套理论,将他的担忧变成没有意义的妄想。

在徐安看来,更加强烈的改革只会让这个国家越来越好,虽然短期内会造成一定的伤害,或许还会爆发不小的骚乱,但只要能够成功解决,那么宋朝的未来将更加光明,而如今徐清的做法则是在纵然这些士族吞噬着属于国家的精血,若是不加以管制,就是在慢性死亡,这是徐安所不能容忍的。

他对自己非常的自信,认为自己能够改变这种状态,而若是再这么持续下去,随着士族的力量逐渐根深蒂固之后,那么想要推倒他们,恐怕就只有爆发革命才有可能将宋朝重新建立起来,而革命与改革还是不一样的,若是革命的话,那么宋朝就会面临十分严重的战火纷飞,到那时恐怕连国家地位都不一定能保持了。

而如今,士族的力量尚且还没有真正形成稳定的秩序,他们尚且还依附于皇权在运行,若是等到未来,他们不再需要依赖皇权,独自便能统治天下的时候,到那时又有谁可以去纠正他们,依靠自身阶级的自我改革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