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瞻在前领路,苻健则跟在他的身后。
点好酒菜,诸葛瞻迫不及待的问道:
“君是武都氐王,怎么会流落到汶山郡来?”
“君不应该是顺西汉水,涪水,嘉陵江南下至成都的吗?”
苻健解释道:
“我原本是打算这么走的,可我的部曲都没了,一个人投奔大汉也没什么意义。我便沿着山路去找亲近的部落看看能不能一起内附大汉。”
诸葛瞻点了点头:
“那君之后的打算是什么?前往成都是吗?”
苻健点了点头:
“正是如此,我与大司马约好了,总不好违约吧。”
诸葛瞻沉思片刻,劝说道:
“君若一人南下,虽然其心可嘉,但毕竟是孤身一人。且成都为首善之地,哪里适合武人建功立业?君何不留在汶山助我一臂之力?”
“蒋公琰为我之长辈,君若有难言之隐,我自可写封书信解释一二。”
“君以为如何?”
苻健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
“就是不知道我能帮到君侯些什么?”
诸葛瞻的身子前倾,徐徐说道:
“总有些事情是我所不方便做的,有些地方是汉军无法抵达的,而这便需要君的帮助了。”
苻健惊道:
“这,这是让我做细作吗?”
诸葛瞻摇了摇头:
“这怎么会呢?”
“汶山郡我初来乍到,郡内有哪些蛮夷,有哪些山隘天险我都不甚了解。”
“越是远离汉人城池的我便越是不知晓。”
“我可以提供武器,粮草,乃至人手令君在这汶山郡东山再起。”
“只需君将汶山郡内的蛮夷居所,山川河流,关隘山口,河渚山谷一一调查清楚便可。”
“君觉得这个交易怎么样?”
苻健点头赞同,又担忧的问道:
“这自然没什么难得!”
“但是事成之后,君不会噶了我的脑袋吧?”
诸葛瞻一愣,随后哈哈大笑:
“君多虑了!”
“光武帝建武十三年,广汉塞外白马羌豪楼登等率种人五千余户归顺大汉。”
“和帝永元六年,蜀郡属国大牂夷种羌渠帅率五十余万人归顺大汉。”
“安帝永初元年,蜀郡属国羌龙桥等六种万七千二百八十口归顺大汉。”
“安帝永初一年,蜀郡属国羌薄申等八种三万六千九百口复举土内属。冬,广汉塞外参狼种羌二千四百口复来内属。”
诸葛瞻反问道:
“君可知为何后汉时,西北百年羌乱,而我蜀中安然自得?”
“难道是蜀中的蛮夷知书达理,陇西的蛮夷不通教化吗?”
苻健挠了挠头,想了又想还是摇了摇头。
诸葛瞻则开口解释道:
“只因蜀地富饶,自前汉武帝时便已是天府之国,其蜀锦名冠天下,又有成都沃野千里,百姓不知饥谨。”
“蛮夷不断内附,蜀中却有足够的良田可以安置他们。”
“其中虽有酷吏剥削残虐,蛮夷生计却总能维持。毕竟岷山的一场雪,就能将大半牲畜冻杀在野外。”
“然而陇西却不同。”
“陇西虽有良田,却不足以供养太多人口。”
“百姓勉强满足口腹,只要稍加剥削,便足以导致百姓饥肠辘辘。”
“是以大汉官员一样的剥削压迫,蜀地的蛮夷却经常内附而不造反,陇西之地却足足打了百年的汉羌之战。”
“只因生存之地就那么多,汉人多占一点,羌人就少占一点。”
“官吏多贪一点,百姓就死无葬身之地。”
“而蜀中之富裕。”
“君若是前往成都便知道什么叫作:沃野千里,商贾行于四方。”
引:
徙武都氐王苻健及氐民四百馀户於广都。——《后主传》
十四年,武都氐王苻健请降,遣将军张尉往迎,过期不到,大将军蒋琬深以为念。嶷平之曰:“苻健求附款至,必无他变,素闻健弟狡黠,又夷狄不能同功,将有乖离,是以稽留耳。”数日,问至,健弟果将四百户就魏,独健来从。——《张嶷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