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起,便有一个姓赵的嬷嬷过来,教她们规矩。怎么磕头,怎么行礼,怎么上茶,怎么掀帘子,怎么扇风炉,怎么端盆子……总之教地都是伺候人的活计。六人里,珍珠并非是学得最快的,却是学的最好的。那赵嬷嬷本是个守规矩的人,见她虽不是顶聪明,但胜在沉稳守礼,万事不多说一句,不多行一步。倒让那赵嬷嬷高看了几分。
没几日,却又来了两拨新人,经了她们一样的事,住了隔壁的两间屋子。这人便一下子多了起来,每日里叽叽喳喳好不热闹。这些女孩儿不过小小年纪,多数都是迫于家中经济,才被卖身至此的。原本忐忑之心,待见了此处并不朝打暮骂的,都放了心,性子一下子便跳脱起来。不想却是高兴地太早了。
那赵嬷嬷原来按规矩教着,待她们学得差不多了,便寻了一日,一个个考校起来,有一处做的不好,便打一下,两处做不好,打两下,十处做不好,就打十下。拿了手指粗的竹条子,打都打在脚底——身上打不得,若留下疤,就不能伺候了。唯有脚底最合适,打在脚底,穿了鞋子,便是留疤也无事。果然,此举一出,便大见成效。有淘气的,便都收敛的性子了。
过了一两个月,各人的规矩都学得差不多了。赵嬷嬷也对这十来个人的性子心性有了些了解。这日便有一个新的李嬷嬷领了珍珠等四个最佳的小丫头一同,又到了一处新地方,此处看来亦是□□规矩的。其内已有十来个小丫头,皆是十多岁上下的。后来问起来,方知此处都是这里的是家生子。
小姑娘家家,无多时便混熟了。那李嬷嬷便开始教授更细些的东西来。例如说,泡茶、梳髻等。这些都是细活了,极考验人的聪明劲儿。果然那高低便越发现出来了。
如此的日子日复一日,珍珠日日学习,竟不知这岁月几何了。
这日李嬷嬷命人给她们发了一套衣裳。如今头发都已长出来了。一些长得快的,已经长到了耳迹,用头绳扎两个双鬟髻,又讨喜,也看不大出来了。有些长地慢的只好对着镜子里那刚短短的寸头自己哀叹罢了。待换了衣服,便令她们跟着往外去。
一路穿花拂柳,辉煌夺目,竟不知到了何处了。众人看又不敢看,又舍不得不看,十分难熬。等到了一处更好的地方,便见李嬷嬷笑对门口一个媳妇道:“劳烦姐姐回一声,老婆子带了新进的丫头来,请太太过目。”
那媳妇不过三十多岁,虽面善可亲,却是难掩自得之色,矜持地笑道:“姐姐太客气了,哪里的话,这是这会子太太去老太太那里伺候午饭去了,还没下来呢,还得累你侯一会儿!”
李嬷嬷忙道不敢,也不敢坐,只在一边上站了,众丫头看她这样,哪里还敢动?足又过了半个多时辰,方才有仆妇急急跑来道:“老太太那边已散了,太太下来了。”周瑞家的听了,忙带着众人迎了出去,里里外外丫头媳妇婆子,连着赵嬷嬷带的,总共得有三二十人,却一点声响也不闻。
一时便听得轻轻的脚步声,并衣裙,环佩叮咚之声。为首的妇人搭着个十多岁丫头的手,徐徐走来,身后另跟了一个丫头,两个媳妇。周瑞家的等人簇拥了她进去。而后便有丫头进进出出,打水端盆的,好容易安稳了。便见周瑞家的出来,笑道:“李姐姐,太太请你带了人进去呢!”
众人随了李嬷嬷进去,更是一点不敢乱看。进得室内,便一齐跪下磕头。良久便听一个声音道:“都起来吧!”众人方才慢慢起来。又听那声音道:“都抬起头来我瞧瞧。”
众人依言抬起头来,便觉一道目光在身上打量了一遍,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欲知后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