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宜春,有一个小村庄叫花木前,这里住着十二户人家,都是姓刘。花木前背靠石岭山,房屋依山而建,前面是百亩旱地,古代只能种荞麦,荞麦在这里也叫“花木”,所以这个村庄就叫花木前。改革开放以后,zhengu大修水利,花木前的旱地通了小水渠,从此可以种水稻。花木前由于“地广人稀”,从此丰衣足食。
“刘夙在”这个名字出自《诗经:“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
每一个初听这个名字的人都会以为这是一个文客世家的子弟,其实刘夙在祖上世代为农,每天都会被“刘早生”、“刘根生”这类人嘲笑。大抵农村从没有谁的名字这么另类吧,何况在宜春话“夙在”就是“死在”的谐音。
2001年暑假,这一年刘夙在十一岁。江西这时候还不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只要读五年,农村里的孩子也不用读幼儿园学前班,所以刘夙在下半年就可以读初中了。刘夙在学习并不好,小学的时候放学都要去放牛砍柴从来没有做过功课。父母也是打算在刘夙在读完初中就让他去深圳打工,农村都是这样。
七月,“双抢”完毕,稻田刚种上二季水稻。午后阳光炙烤大地,知了在热情似火地歌颂夏天。刘母慵懒地躺在摇椅上吹着电风扇,刘夙在霸占着黑白电视看动画片《数码宝贝。刘父去田里“守水”,刚种的水稻需要水养着,所以花木前的村民规定每家两个小时放水。每天放水的时间都排满了,有的村民不愿半夜,就会中午去“偷水”,这是农村吵架打架的主要原因之一。
下午三点动画片放完开始放广告,刘夙在换了一个台在放广告,又换了一个台在放抗日片。刘夙在关了电视,他从小不爱看战争片。此时外面又热又闷也没法找小朋友玩耍,何况和刘夙在玩得好的小朋友都不在本村。
刘夙在撒娇地对母亲说:“妈,动画片看完了,你给我讲《陈天子的故事吧!”
刘母嘴角含笑,杏眼微睁地说道:“小犊子马上就要上初中了还听故事,你爸守水都三个钟头了还没回来怕是中暑了,你去把井里的凉西瓜带过去看看。”
“他肯定和伯伯在枣树下下象棋呢!西瓜不是明天我生日吃的吗你今天就放井里去?”刘夙在嘟囔着小嘴。
刘母听得儿子不满,说道:“臭小子明天你生日妈买一斤香蕉给你吃,叫你去就去,你爸辛苦供养你一个西瓜都舍不得……”
“耶!耶!耶!”刘夙在不等刘母的长篇大论开心地往井边跑,提着西瓜去田里找父亲。
刘夙在虽然身高一米四,可毕竟小孩子心性。从小因为名字被嘲笑因此除了少数亲近的人之外很少说话,想到明天可以吃上最爱的香蕉不由走得快上了几分。
对于农民来说,水稻放水是很重要的事情,为此花木前的村民合力在枣树下修了一个凉棚用于小憩。今天这里空落落的,刘夙在心想父亲可能去田里扯薭草,便往自己稻田走去。初插的水稻还很低矮,百亩稻田从东可以看到西,只有小水渠纵横交错。刘夙在绕着自家稻田走了一圈还是没有看到人,不由一阵迷茫,随后往回家的路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