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拉回到卯时,大明宫。
今日没有大朝,崇德帝一早命人宣阁老和都督们进宫,并和他们开了个小朝会。
打发一众股肱之臣离宫后,崇德帝便领着戴权,带着十数位宫娥内侍们出了大明宫。
重华宫,甘露殿。
彼时的崇德帝,正规规矩矩地站在殿中的台阶前。
夏守忠和戴权离得远远的,他们二人微微躬身立在殿门处,犹如两桩木头人。
太上皇右肘撑在龙椅扶手上,左臂轻抬,揉了揉额头。
良久,太上皇睁开微闭的眼睛,叹了一口气,说道:“会宁伯的事,便由你与内阁看着办吧,朕,不过问。”
“儿臣遵旨。”
太上皇脸色凝重,朝台阶下的皇帝缓缓说道:
“朕听闻…十六年前,你那皇兄随朕巡幸江南时,于民间宠幸了一名女子,那名女子后来又有了身孕。
据、梅花卫探寻得知,那名女子在临盆后,便因失血过多而身亡,皇室的血脉,后被那名女子的亲人给抱走。
近年来,梅花卫经过多方打探,寻到了当年的稳婆,经多方求证,梅花卫上报,那名女子生下的,确认是你的皇侄,只是多年来,梅花卫一直探寻不到,朕那皇孙的踪迹。”
说到这里,太上皇的目光中流露出一丝追忆。
而后闭起眼睛,开始沉思,半响才悠悠说道:
“不管你二皇兄曾经做错了什么,你那个侄子总归是没有过错,朕已上了春秋,唯一的念想,也就是希望能够享受一下,于民间俗称的天伦之乐。
朕,希望在朕百年之前,能够寻回那名流落民间的皇孙,养在朕的膝前颐养天年。”
太上皇说到一半,微闭的眼睛猛地睁开,发现皇帝脸色平静,神色间并无异常。
实际上,崇德帝在听到那句:二皇兄还留存有血脉在民间时。
向来镇定自若的皇帝,心头却是犹如被千斤般重击,心神剧震。
‘难道?因朕无后,父皇意欲将大位,传给前太子那位流落民间的侄儿?’
崇德帝两个皇儿均是少时夭折,最后一位皇儿,也在他登大位一年后爆毙。
如今四十有二,除了几个公主,再无一位子嗣。
崇德帝当年刚一上位,下旨让所有勋贵挑选子弟以充边军。
目的就是想从这些勋贵们的下一代入手,以谋军权,借此来巩固自己的帝位。
太上皇还有其他的皇子,但统统都不是四任皇后所出。
四任皇后只有两位有所出,其中一位便是皇长子晋王的生母孝宪皇后。
最后一位,便是崇德帝和前太子的生母孝懿皇后。
孝懿皇后因太子作乱,怒急攻心下一病不起,后来闻知太子起兵,最后落得一个兵败身亡的下场,没过多久便薨了。
而重华宫则有皇贵太妃、刘太妃、王太妃有所出。
此前,父皇曾一度暗示过,让他从宗室里面,挑选一位皇侄过继他的名下,以便承继下一代的大统。
今日闻听太上皇的话,如何不让崇德帝心神剧震?
良久,太上皇悠悠叹了一口气,说道:“朕的皇子那么多,惟独挑你来坐这个位置,看中的除了你的毅力、魄力,更加看重的是,你心里装有皇室亲情。”
“十六年前,朕与你二皇兄巡幸江南,留你与…你大皇兄在神京监国,你大皇兄涉谋逆,他的旧部众人都已经打进皇城了。
因你不愿与他同流谋逆,他的部下都已经出手伤了你。最后,你虽力挽狂澜,然而,你却只是下令禁军将晋王府圈禁起来,而那名伤你的将领,你也没有过多苛责。
由此可见,你连不是一母同胞的皇兄,都可以网开一面,更何况,和你一母同胞的皇兄,他留下来的唯一血脉?
父皇老了,不想孙儿流落在外,毕竟是咱们老张家的血脉。
而你,除了要做好这个皇帝,更重要的,便是替我们老张家,替我们大周皇室,多留一点血脉。
你那两个皇儿前后夭折,祤儿又爆毙,你至今无所出,看来是你后宫出了问题,朕思来想去,准备挑个好日子,着礼部大选天下,选秀以充你的后宫。
前几日,朕宣了礼部和户部的人问话,才得知国库多有匮乏,时惟国朝多艰,你后宫尚有几位勋贵出身的嫡女,当可酌情挑选。”
崇德帝听后,微微低头,恭敬领旨。
然而,他的心里却是不断地反复揣摩。
父皇、真正的深意?
见皇帝没有异议,太上皇又道:
“因前朝太后一事,太祖留下祖宗家法,后宫女官若于一年内,勤勉侍中,历经品性、处变、立纲陈纪、首严内教,方可进封妃号。
你后宫中的那些女宫,出身清白,大可从中挑选几位,晋封凤藻宫尚书,一年后,再择优赐下封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