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山争集中精力拍戏,目的自然是希望早点回燕京,把工作室的事情弄完,顺便跟光明娱乐正式签约。
这一点,他想的很清楚。
口头约定随时都可能反悔。
只有落在纸的协议,才是最可靠的契约。
说实话。
秦寿也算这么想的。
作为一个重生者,他一直都认为,自己最大的优势不是什么先知先觉,而是高屋建瓴的行事方式和跨越时代的眼光。
娱乐圈这个地方,在秦寿看来,赚钱其实回报率不算太高。
但是他没办法。
自己真正懂的行业,只有娱乐。
其他诸如互联网、房地产这种行业,他能够记住的,就是一个大概。
就好像虽然知道推特最终会被马斯克四百四十亿美金收购,但具体发展过程,秦寿根本不知道,因为他压根没了解过。
既然这样,那她就只能投资一个亿美金,剩下的听天由命。
再有像次贷危机,哪怕秦寿知道这玩意什么时候爆发,将会有什么样的影响,但他除了知道约翰保尔森将会赚三十七亿美金之外,也不知道人家是怎么赚的。
所以,他干脆也是直接投钱,分一杯羹就是了。
至于股票市场?
秦寿除了茅台和企鹅的股票,他别的股票都没买。
他前世不算富人,对于什么妖股之类的东西,压根不熟悉,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该买进,什么时候该抛售。
更害怕自己一不小心买股票买成大股东。
就好像一个无意间捡到了金银财宝的穷人,秦寿不敢露富,只能小心翼翼一点一点的布局。
………………
相比较起房地产和互联网行业,娱乐业是秦寿最了解的。
前一世。
似乎一提起新世纪前十年的内地电影,第一印象就是成本低、小制作,票房也不高。
人们常常说的是,一部戏的票房或者投资,还不如一间四合院值钱。
可事实真是如此么?
有个词汇叫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很多人喜欢举例子的时候拿燕京的四合院举例,用他们的话来说,一栋四合院都得千万,甚至几千万,结果有的电影,不管是投资还是票房,都不如一套四合院。
所以。
超过五千万的投资才是大制作,小于五千万的,就是小打小闹。
可事实真是如此么?
这东西要辩证的看待。
首先要明确,电影是什么?
电影归根结底,不仅仅是所谓的艺术,而是商业行为。
说白了,电影首先是一门生意,然后才是艺术。
没有人拍电影的时候想的去赔钱,哪怕是墨镜王、姜闻那种人,在一开始拍戏的时候,除了艺术追求,也想着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
说白了。
就是想自己嗨,又想要大家跟着他们一起嗨。
否则的话,根本没必要拿到电影院里面映,自己看就是了。
正所谓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而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
当然,
他们的世界,一般人是不太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