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博找的那几个人都是干活的好手,吃饱了饭之后就有浑身的力气。
几个人一起动手,很快就在一个斜坡上,很快就挖出了一个一人多高的大坑。
按照云舒的指示,在土窑的左右和后边各预留了好烟道,再从斜坡下面挖通一个点火口,土窑就算是建成了。
“接下来就是装窑环节了…”
云舒拍了一把手上的泥土,“选取碗口粗的树木,斩头去梢,将中段砍成五尺来长,然后把不带枝叶的光木段放入窑中…”
“装窑的时候,树段竖直,从里到外,按一定的层次排列于窑孔之内…”
木料都是现成的,直接拿过来就行了,麻烦的是要截成一般大小。
不过这点活对干劲十足的众人来说根本就不算个事!
装窑的工作又快又有序,很快便在几个人的配合下完成了。
“在排列整齐的木段上面盖一层厚厚的柴草,柴草之上再覆盖黏性度较高的黄泥…”
黄泥这种东西也好找,山上就有,还多的是!
周文博叫了两个人去挖泥,不一会儿就挖来了好几麻袋。
黄泥用水调和,和成稠乎乎的泥团,团成泥条盘在柴草之上,窑顶就做成了。
这样做的窑顶第二次还能用,能省了不少的力气。
“黄泥一定要多涂抹几层…用脚踩一下…对!”
“再用长木棍子多捶敲一番,直到黄泥光滑油亮为止…”
“不错,就是这样!”
云舒边说注意事项,几个人一齐动手,很快就封好了窑顶。
“然后就是…点火!”
云舒把这项很有意义的工作交给了周文博,后者满脸的激动,举着火把小心的点燃了点火口的干草。
点火后很快三个烟道便冒出了浓白的烟雾,看起来颇为壮观。
云舒也是第一次动手实践,激动劲儿不比周文博小到哪去。
两个小崽崽看的目不转睛,有不明白的地方还会瞪着萌萌的大眼睛盯着云舒询问。
云舒自然知无不言。
炭窑刚开始冒出来的是白烟,里面含有大量的水蒸气。
等烟道冒出来的烟变成青色的之后就可以封窑了。
封窑就是把洞口、烟囱和观火眼统统用黄泥密封住,阻断空气的流通,让窑里面的木料碳化。
这样三日之后就可以冷却开窑了。
听到还要三日才能见到成品,周文博有些失望。
不过这抹失望很快就消失不见了,云舒开始指挥村民搭建烧陶的火窑了。
烤制瓷器需要的温度更高,所以窑体都是用耐高温的红褐色黏土搭建而成。
有了搭建炭窑的经验,被周文博喊来帮忙的几个汉子配合默契,挖土、和泥、盘窑一气呵成。
云舒也不闲着,拉着两个崽崽用找来的陶土和泥开始捏陶罐。
云舒小时候软陶之类的兴趣班没少上,长大后又特意去学过白瓷的制作,捏起陶罐来自然是像模像样,上手很快。
可是两个崽崽竟也不弱于她,小手巧的很,大陶罐捏不了那就捏小陶罐。
很快,一大两小三个造型一模一样的陶罐便做好了。
抽空扫过来的周文博眼都直了,挽起袖子也下了场。
反正火窑那边都已经搭建的差不多了,就剩下烧窑烘干了。
如果能烧一窑自己亲捏的陶器,那自然美的很!
周文博半点也不捏捏,见大米和小米捏的好,就笑嘻嘻的向她们俩请教要领。
大米和小米第一次当老师,神情略显兴奋。
大米绷着小脸,眼睛却亮晶晶的,小米就跟个小麻雀似的,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
“你这样不对…”
小米严肃的制止周文博的动作,“要先把泥巴搓成长条,然后再一点一点地盘上去…”
“哎呀你还是看我跟你做一遍吧!”
周先生似乎比想象中要笨一点…
小米心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