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大学毕业开始工作,“我”跟叶小花失联。
“我”因为需要做策划方案,才知道手套的英语——glove!
Give love,给爱。
这一刻,“我”恍然大悟。
开始疯狂打听叶小花的消息,才得知她结婚了。
还叮嘱“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英文。
当夜,“我”抱头痛哭。
也策划出来一个经典的广告文案:手套——glove——give love——给你我的爱,温暖新时代。
……
看完故事,陈济源久久不能平静。
太出乎他的意料了。
这哪里是一个初中生能够写出来的故事啊。
不说其他的,就说里面涉及到的高中、大学生活,苏亦就完全没有体验过。
更别说,还有酒吧环境的描写了。
更加重要的是,苏亦竟然能够化用一个单词,编撰出这样一个故事来。
这该是多天才的想象力啊?
不对,仅仅是靠想象力是不行的。
这不是幻想类文章,必须要有经验。
“难不成,他还去过高中或者大学取材?”
越想越觉得不对劲,越想越抓耳挠腮,这一刻,陈济源都有些后话把苏亦赶走了。
要是这臭小子在面前,就可以好好问,他到底是怎么想的了。
都恨不得把这小子的脑子剥开,看里面到底装了什么。
不仅如此,陈济源越看越心惊。
因为苏亦的文章不仅在《青年文摘》有,其他杂志也有。
尤其是苏亦在《意林》写了一个八十多岁老人的爱情故事,用第一人称“我”来当视角,讲述着“我”从少女时期到老年事情追寻初恋的故事。
“我”13岁的时候在杭州读艺专,认识初恋,他是金陵大学物理系大二的学生,抗战时期,考取了笕桥中央航校,成为一名空军保卫祖国的空域。
“我”跟着学校迁移,长沙、昆明、重庆、上海、西安,却常常与他擦肩而过。
抗争胜利,“我”准备跟他结婚,结果,内战又开始了。
后来,他被转移到台湾换防,从此,“我们”分隔两岸。
一直等到“我”丈夫去世,“我”六十多岁,不会英语的“我”只身一人去美国寻找他。
才得知,他还活着,现在定居加拿大,妻子还在世。
“我”没能在美国见到他,就因为儿子结婚,必须回国。
结果,一直到“我”快要去世,始终没有机会见到他。
文章取名《触及不到的恋人》。
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陈济源震撼不已。
要知道,整篇文章,短短数千字,几乎写尽了整个中国近现代史。
能够如此巧妙的把人物的命运跟时代的命运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这该有多么深厚的史学功底啊。
苏亦这小子,竟然天才到这个地步?
一想到这,陈济源兴奋不已。
自己捡到宝了。
一想到这小子的现状,陈济源立即拿起杂志直奔校长办公室。
这样的天才,要是不能好好保护,他绝对是他们教育工作者的失职。
这样的学生,只要校长不是白痴,必定重视。
乃至于,他直接忽略苏亦发在《知音》上,关于知识女青年在美国跟外国情人面红耳赤的三角恋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