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 终于出现(1 / 2)我的生活超市首页

七月份的傍晚来的稍迟。

据地理课本上所说,此时北回归线向北半球移动,在7月22日时到达北纬23度,自西向东穿过我国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海域)、tw五省区。

遥远的北极圈有着“午夜太阳”照耀下的冰原,鲸鱼出海的美妙瞬间,狗拉雪橇的速度与激情……

可这些与此时的炎热无关。

陆远带着郭歆玉开车回来的时候接近下午五点钟,训练场上的学员与教练比出门时多了不少,趁着太阳落山,暑气稍散之际抓紧练车,基本见不到像他俩一般闲散的。

找个空地熄火停车。

陆远朝郭歆玉问道:

“你还练车吗?”

教练说好的让他俩轮着练车,谁成想他俩出去潇洒快活了,不在这做做样子不好交代。

“又饿又累又热,回家吃饭!”

说到吃饭,刚刚嘟囔着自己饿坏了,一脸生无可恋模样的郭歆玉立马从副驾上弹起来。

元气满满的去后座收拾小背包准备回家干饭了。

“路上注意安全。”

陆远把她送到停车棚,看着她先的从一辆黑色雅迪电动车的前筐里取出一只粉色头盔,侧斜着头两手连起卡扣。

安全意识还挺强。

“先走了啊小陆同学。”

郭歆玉向陆远甩了了个帅气手势骑车出去。

陆远在训练场上转了一圈也没看到自己教练,只得先去陆江华的办公室了。

-

不出意外,确实没有意外。

两人坐在沙发上吹着空调喝着茶,好不惬意的样子。

陆远进去先跟陈勇打了个招呼。

“教练,郭歆玉先回去吃饭去了,让我跟你说一声。”

听陆远提到自家外甥女,陈勇转头就跟陆江华诉苦:

“陆经理,你是不知道啊,说不得骂不得,一时半会儿还学不会,我是真着急啊”。

长叹一口气,一仰头就把茶水喝光了。

陆江华外表看似粗旷,实则心细如发,不然日后也不能坐稳这大公司中高层的位置。

都说外甥跟舅亲,老陈这当舅舅的再怎么说自家人都行,自己可不能轻易搭腔。

陆远见教练的茶杯空了,便主动上前提起茶壶给他倒上,留出两分空隙,没倒满。

两人又聊了聊驾校日常工作情况,哪个教练把学员凶哭了,哪个教练又收了几条好烟等等。陆远则不时给他们端茶添水。

“行,那就这样,今天沾了小远的光,喝了陆经理不少好茶哈哈。”

职场老油子还真不一般,要是让真正十八岁的陆远来听,还真听不出其中的好话。

一句话既夸了陆江华的茶叶好,也拉近了跟陆远的关系,让陆远这小年轻觉得脸上有面。

陈勇站起身准备告辞,陆江华也赶紧站起来热络地回道:

“有时间就过来坐,茶叶有的是。”

待二人客套一番后,陆江华便招呼陆远下班吃饭。

坐在同款捷达教练车的副驾上,陆远张望着车外熟悉又陌生的城建。

至于为什么新款教练车的日常使用权在陆江华手里,那肯定是为了训练安全。

培训部经理亲身体验检查车况,以防学员练车时出现意外。

几年后那片二十多层高的鸽子笼小区还没出现,现在多是五六层楼高的楼房。

大街旁的老小区还没拆建,保留着上世纪的建筑特色,裸露的石灰色水泥外墙,大多数有蓝色的玻璃窗。

县城主干道上车流如织,汽笛声此起彼伏,礼让行人的交规还没入法,很少有车主会有那个觉悟等陌生人穿越马路。

白色捷达教练车在路上左拐右拐,停在四季花城小区一家馕坑烧烤店门前。

门市外已经有不少人在支起的四方桌旁坐下,陆江华娴熟地拿起菜单点菜。

“一斤羊肉一斤五花,一盘毛豆花生、辣炒花蛤、蒜蓉生蚝,再来一桶五升的扎啤。”

菜上的挺快,二人边吃边聊,谈及过往、现在,畅想未来。

这里的羊肉果真名不虚传,吃着有一股奶香味;花蛤新鲜肥美,收拾的很干净,吃起来没有沙子;生蚝与蒜蓉粉丝是一对金牌搭档。

美味啊!

“咱毅哥这暑假不回来吗?大爷大娘年纪也不小了。”

陆远的亲堂哥陆毅,大伯家的儿子,村里第一个名牌大学生,西安交通大学本硕连读的神仙选手。

完全凭借自身努力,毕业后进了魔都jb区任参谋,再后来,为了和大学谈的初恋女友结婚,毅然决然转业回陕省某部门工作。

当然,能够回到如此牛犇的单位,就跟老哥自身的刻苦努力没有关系了。

老丈人家里费了亿点点力气。

“应该不回来了,前两天才往家里打了个电话问了问我成绩。”

“江华哥,别看老大工作干得不错,但是在西安那也不好过啊。

大爷在雁塔区给他买的房子离单位挺远就没去住,住着老丈人给嫂子准备的一套房子。”

“这上,嗨,女婿的滋味肯定不好受啊。”

两人同时心有戚戚然,极有默契的对视一眼。

叮。

纯净的小麦色果汁在杯中激荡。

转眼间500毫升的啤酒杯中只剩下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