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八章 阳明进京(1 / 2)我在大明改稻为桑首页

兵部尚书彭泽在年节之前就已辞官回乡了,接到调令的王守仁马不停蹄,赶在正月十六抵达了京师了。

乾清宫正殿里,朱厚熜正在召见远道而来的王守仁,在一旁作陪的还有张璁、桂萼、夏言等新党人物。

王守仁看在眼里,自然知道小皇帝这是什么意思,不外乎希望他也加入新党,成为其中一员。

王守仁今年正好五十岁,恰好是知天命的年纪,他面容温雅,鬓发微白,身材欣长,不像是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反倒像是个教书先生一般。

当然从某种程度来说,他也算得上一个教书先生。

此时,朱厚熜从龙椅上下来,走近调笑道,“王卿,朕提议你担任兵部尚书的时候,杨首辅还有些不乐意呢!”

不待朱厚熜继续说下去,王守仁立即道,“臣多谢皇上厚爱,臣无以为报,唯有马革裹尸才能报答皇上的知遇之恩。”

朱厚熜心想,我刚想挑拨离间,你就急着谢恩,这算什么回事!

朱厚熜明白,王守仁这是不想掺和到新党和旧党之间的争斗中来,当下不再往这面说,转而谈及军制的问题。

历史上,王守仁的许多弟子都加入到支持嘉靖帝议礼的队伍中,嘉靖帝由此对王守仁产生了不切实际的期望感,希望身为心学领袖的王守仁也站出来支持自己,哪知道王守仁对此事不发一言,两边都不帮,至此得罪了嘉靖帝,被闲置不用。

“朝廷军制弊病甚多,尤以边军为甚,但眼下还不是改弦更张的时候,朕希望王卿能从京营改起,争取在短时间内打造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强军!”朱厚熜望着他道。

所谓的京营就是指明初时的三大营,即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彼时的三大营号称选锋天下,坐拥二十万强军,一直都是皇帝用以压服地方的最强军事力量。

然而到了明英宗时,历经土木堡一役,三大营精锐尽丧,几乎全军覆没,自此再不复往昔之锐。

为了拱卫京师,于谦大爷只得另起炉灶,从三大营的残兵败将中挑选可用之兵,组建了后来的十二团营,也就是俗称的京营。

由于没怎么打过仗,眼下的京营军纪废弛,滥竽充数者甚多,吃空饷的问题也极为严重,朱厚熜估计满编十五万的京营现在连万把人都没有。

要是哪一天鞑靼突然打到京师城下,朱厚熜都不敢指望这帮**来护驾,这也是为什么朱厚熜要先改京营的原因,毕竟生存是第一位的。

王守仁感受到了朱厚熜那股殷殷期盼之情,他动容道,“臣必将竭尽全力,完成此事!”

朱厚熜点了点头,回到主位上坐下道,“朕颇为赞同当年于谦改三大营为十二团营的想法,三大营块头太大,无论是调度还是指挥都很困难,十二团营就很好,不仅方便指挥,还利于快速反应。”

朱厚熜想说的是,如果城里发生什么变故,他随便调派一支团营就能解决问题,要是换成三大营,他都不知道该找谁调兵,又该调哪一部兵马!

说白了,三大营就相当于后世的兵团,而十二团营则是相当于混成旅,两者的战术概念都不在同一个层次上。

王守仁心里微讶,皇上不过十六岁,从哪儿知道的这些?还头头是道,关键是细想起来还颇为有理。

王守仁斟酌了一下回道,“臣也认为十二团营之制乃是于公心血,不可轻易废弃,臣回去后,当严肃军纪,汰弱存强,补充新锐之军,按皇上所想,打造出一支召之即来,来之即战,战之必胜的强军!”

“嗯!”朱厚熜对王守仁的表态很满意,“若是有闲暇,朕一定会去十二团营的驻地检阅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