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六章 敕令(1 / 2)明初公侯首页

永乐五年七月初二,宋晟卒……

七月初四,徐皇后崩……

九月初二,郑和第一下西洋而归。这次郑和不但捕获倭寇头子陈祖义等三人、还带来苏门答剌(现印尼北部)、古里(现印度西南部喀拉拉邦)、满剌加(马来西亚)、小葛兰(印度某地)、阿鲁等国的进贡使臣。

永乐皇帝得知陈祖义等三人会来,想到大明近些年沿海地区所受的倭患,就令行刑人员在京等候。皇上敕令:陈祖义等一旦入京,即刻问斩。

对于来称臣的各国使臣,皇上则令礼部好好招待。

同月,大赏在旧港(苏门答腊巨港)与倭寇奋战的下西洋官军之前,永乐皇帝也将施进卿任命为首任旧港宣慰使(明朝的节度使)。

不日,占城国王遣使济媚来到京师,济媚婉转地表达了二十多万明军一直在交趾,让占城上下一直惶恐不安。

九月二十三日,交阯总兵官新城侯张辅遣送交阯诸种工匠七千七百人至京。永乐皇帝念其南土远来,可能受不了金陵的湿冷,命工部皆赐锦衣。

同日,爪哇国(现印尼南部)西王都马板遣使亚列加恩等来朝贡谢罪。永乐皇帝问罪于爪哇国使臣:“若是不赔六万两黄金,偿昔日登岸去贸易的被尔等误杀的大明人。你们就是下一个安南”。

而此刻有些陷入谁来镇守交趾,将来能平安无事之事上的张辅。在又一次深思后,他认为攻破西都清化的丰城侯李彬,同样也能镇守住交趾。

就如当年平定云南的主帅是颍国公傅友德,并非是当时的西平侯沐英。只不过沐英的战功,仅次于傅友德。

而这次平定交趾,论战功的话李彬不也是当之无愧的第二嘛。

只是李彬攻破西都时,那把火烧大发了。以至于张辅在咨询莫邃时,莫邃都对他有微词。其实即便莫邃同意李彬镇守,张辅也不认为陛下会同意。

因为这把火,任谁都无法去遮掩。战争下的军士缴获,只要经历过战事的人都知道怎么回事。但若是一旦公开,任谁都颜面无光。再说这把火放得也有点蠢,典型的损人不利己。

所以张辅知道一向爱颜面的皇上,至少在现在绝不会让丰城侯李彬留在交趾。

至于莫邃,虽然张辅很想推荐他,但莫邃却认为自己若是上到台面,等于甩那些拥护陈氏之人一个耳光。

莫邃慢条斯理地说:“除非将拥护陈氏之人全部斩首,否则我一上台,侯爷又离开交趾的话,交趾必然大乱。”

莫邃见张辅貌似在思考,连忙阻止地道:“若是我等如此,势必导致交趾的汉人数量少于蛮人、我等也誓必会在华夏青史中留下千古骂名。总兵官真想成为大明的武安君吗”?

张辅不以为然地道:“莫公信不信,日后那些拥护陈氏之人必反。再说杀了那几个为首的,其余的人可以去分化瓦解“。

莫邃先是额头冒汗,在思前想后一番后,他淡淡地问道:“难道总兵官,想模仿南宋秦桧的“莫须有”?

不理张辅一脸的黑线,莫邃又说:“总兵官说的没错,杀了那帮为首的,其余之人确实可以去分化瓦解。但总兵官想过没有,那些拥护陈氏之人可是在交趾各地维系政务之人”。

“一个萝卜一个坑。总兵官若是已有解决之策,不让交趾政务陷入停滞。老夫也愿意陪着你走这路”。莫邃一脸决然地再道。

张辅细细一想,他觉得莫邃这老小子说的没错。处理政务的交趾官员与忠于陈氏的交趾门阀确实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若是交趾政务陷入停滞,交趾市面乱成一团,那就不是杀几个人就能解决的问题了。

面对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交趾形式,张辅心中再次升起无可奈何之感。是的,又是在张辅明知结果是如何的情况下。

这时,莫邃叹道:“得交趾才能得控南海,大明有南海,才能威慑西洋诸国。陛下对交趾的考量,必定会比你我要深”。

看到张辅皱起的眉头户有所缓解,莫邃又道:“这世界没有一劳永逸之策,只能一代人做一代事。几多大富之家,其家主刚一去世,他身前的财产就被败家子给挥霍一空”。

“我等做好自己该做之事,无愧于心就是”。莫邃最后如是道。

张辅明白莫邃此话的意思,他是在说皇上自有考量。

张辅觉得自己将交趾的情况,用奏折呈报于皇上。让比自己想得更深、想得更远的皇上来解决,确实比自己在这瞎想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