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九章 别样的春节(1 / 2)宋医天下首页

春节是华夏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由虞舜时期兴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继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期间,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举行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的庆祝活动。

唐朝时,人们除登门拜年,还发明一种“拜年帖”。唐太宗李世民用赤金箔做成贺卡,御书“普天同庆”,赐予大臣。这一形式迅速在民间普及,改用梅花笺纸。当时这种“拜年帖”被称为“飞帖”。

李维从祭灶那日就开始放假,也给那三位伙计放了年假,让他们回去过节了。临走时李维给他们每人发了一个大大的拜年帖,也就是后世的红包。乐的三人兴高采烈、欣喜若狂。当然其他伙计李维也包了红包,只是金额略少一些而已!

宋代人过年开始吃饺子,宋朝称饺子为“角子”。另外宋代已普遍开始用纸包火药做成爆竹,除夕、春节放爆竹之俗便逐渐盛行。

李府从祭灶开始,就忙碌不停:祭灶、扫尘、蒸花馍、写春联、贴春联,一直忙到大年三十晚上置天地桌后,才稍稍缓和一些。

这一系列过年前的仪式,让李维感受到了前世小时候那种浓浓的年味。后来随着年龄慢慢增长,这年味也越来越淡了。李维甚至于有好多年都是自己一个人在医院值班中度过的,根本无法和自己父母一起守岁。跟他们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那更是奢侈至极。每到除夕夜,李维顶多发个微信祝福一番,发几个红包就算是拜年了!

来到宋朝后又让李维重新体验到了小时候的年味,让他回味无穷!

除夕下午刘氏就带着四位丫鬟开始包饺子。李维和父亲则是忙着祭祖、踩祟、接财神,乐之不疲。按李维的记忆,以前一年四季都很少吃到肉,除夕夜也不过是母亲用一些菘菜拌一些荤油包一些饺子而已,不过一家人吃的却是有滋有味。

难得李维现在有钱了,家里也富裕了,但是刘氏仍然沿袭以前的传统,还是一如既往的用菘菜包饺子,不过这次不仅有荤油,还有更多的鲜嫩可口的羊肉!

一直忙到了守岁时间,一家人这才开开心心的围在一起吃着热腾腾的羊肉水饺。虽然没有网络和电视,但是却能陪着父母有说有笑,让李维一扫之前的阴霾,让他慢慢的坚毅起来......

李维同样也给家里的仆人丫鬟们每人发了一个大红包,乐的他们眉开眼笑,对着李维连连磕头致谢!

古代人守岁之夜,也不是那么的寂寞,外面的炮竹之声早已响彻天际。其实更多有钱的大户人家都是在酒楼包了场子,一家人吃着丰盛的菜肴,听着勾栏坊里的小曲,别有一番风味。

而那些妓院里的生意更是火爆异常,通宵达旦的营业着。毕竟那些有钱的富家公子们只能靠这项娱乐来犒赏自己了。

一开始李维也想在太和楼包一桌酒席,犒劳犒劳父母,却受到了母亲极力的拒绝。刘氏认为即使富裕了也不能铺张浪费,要懂得勤俭持家,弄得李维哭笑不得,虽然很无奈但也只能同意。

其实李维认为自己的财富虽然比不上崔弘和,也比不上唐松、汪元道等人,但至少在山阳县大小也算是一方员外了,只差去官府捐一个官了。

只不过再多的钱,在母亲眼里那也是用来娶媳妇的,不能乱花。于是乎刘氏又将话题引到了李维婚姻大事上来,弄得李维好不尴尬,心道:“自己不是没有努力啊,只可惜天不遂人愿,崔弘和极力反对,自己也无可奈何呀!”

刘氏说道此处不得不一本正经道:“维儿,你也年纪不小了,过了年你又痴长了一岁,爹娘也老了一岁。娘多希望你能将那位缪盈盈娶回家啊,说不定明年除夕夜就能抱上孙子了!”

李维听到这里头就大,只好硬着头皮道:“娘,放心吧!过了年,孩儿就着手去处理这件事情。我会抽个时间去暗访一下,多多探查一下底细,如果合适,咱们就尽快提亲如何?”

刘氏这才满意道:“好,那咱娘俩就这么说定了,当着列祖列宗的面,你可不能反悔!”

李维哭笑不得,连连点头道:“放心吧,你儿子想通了,也是时候成亲了!”

正当一家人其乐融融的聊着家常,却听见门外管家刘福进来请示道:“老爷,夫人,少爷,门外自称济世堂伙计虎头,请少爷赶紧去一趟济世堂,说是来了一位伤势很严重的患者,需要少爷赶紧前去医治。”

李维眉头一簇,心道:“师傅也真是的,年都不让徒弟好好过,好不容易陪着家人守岁的,没想到和前世一般模样了!”

李维虽然心中不爽,但也知道事情轻重缓急,定是师傅遇到了麻烦,否则也不会这个时候来请自己。李维点点头道:“好,麻烦福伯告诉他,我马上就过去!”

李维起身给父母磕了几个响头,算是给二老拜年了。随后披了一件外套便出门直奔济世堂。

虽然是晚上,但是李维明显感觉到天空乌沉沉的,让人很压抑,很明显这是要下暴雪的征兆。不过古人认为除夕下雪乃是好兆头,瑞雪兆丰年嘛。

幸好李府与济世堂相隔不远,李维走几步路就能赶到济世堂。此刻整条街道四面八方传来炮竹之声,果真是丝丝入耳,连绵不绝!看来古代人也很懂得节日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