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子,今日多做些饭,家里来客人了。”
农民老伯带着众人回到了自己的家中,刚进入小院,就扯着嗓子吆喝了起来。
随后,一个妇人从房间里出来,见到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不禁一惊。
而后,那妇人悄悄走到了老伯的身边,压低声音道:“老头子,这么多人,家里的粮恐怕不够啊!”
“不够?”老伯闻言明显愣了一下,随即眉头皱起。
思索了片刻,他也压低声音道:“无妨,我去邻居家借一借。这些人帮咱家干了活,咱们也不能怠慢了。”
说完,老伯又快步出了小院,留下一众人在院子里休息。
虽说是休息,但其实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
整个院子破破烂烂,四周是用枯树枝围起来的院墙,至于房屋,则是用土砖堆砌而成的,在雨天极其容易坍塌的那一种。
这时候,便又有翰林不禁感叹了起来,“百姓疾苦,百姓疾苦啊!”
事实上,他这句话还确确实实是发自内心。
经过刚刚干农活之后,他也算是理解了农民的辛苦,现如今,见到农民老伯竟然住在如此破烂不堪的房子里,更是心生怜悯。
但就在这时,那个妇人却笑着说:“不苦,不苦,以前家里才叫苦,连饱饭都吃不上。现在好了,朝廷给咱分了地,有地就有粮食,日子也就越来越好了。”
不远处,朱厚照闻言,心中也不禁欣慰起来。
只要百姓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他所做的这一切就是值得的。
其实,大明的百姓还是很质朴的,他们对于生活好与不好的界定很简单。
只要能吃饱饭,那生活就是美好的。而吃不饱饭,才算是辛苦。
想到这里,朱厚照叹了口气,他明白,自己要做的事还有很多,这些还只是一个开始!
过不多时,农民老伯急急忙忙的跑回来了。
而在他的背上,此刻竟然多出了小半袋面粉。
“老婆子,我借来了许多白面,今天你做最拿手的面条。”
妇人狠狠瞪了老伯一眼,也没多说什么,接过了面粉,自顾自的进了屋子。
而那个老伯却依旧带着憨厚的笑容,走到了朱厚照身边说:“再等等,马上就有面条吃了。”
朱厚照不禁有些哽咽,他不清楚老伯是如何借来那半袋面粉的,但想来一定不容易。
半袋面粉,不知那老伯做多少农活才能换回来呢?
叹了口气,朱厚照转而岔开话题,说道:“家里的孩子在读书吗?”
一说到自家孩子的事,老伯又来了兴趣,话匣子又再次打开。
“哈哈,我家的娃在读书,在读呢,就在咱太原城里的学堂。好像叫什么义务教育学堂,哈哈,不要钱呢!”
说到兴起,老伯直接一屁股坐在地上,继续讲道:“之前因为家里没钱,我家娃也没书读,我就想着这娃估计以后也要种地了。不过就在去年,太原城里突然冒出了许多学堂,说是免费的。”
“我一听说是免费的,起初还不相信,毕竟这天底下哪有免费教书这么一说啊!不过后来,听村里的许多人都说是真的,我也就把娃给送去了。”
“嘿嘿,我那娃也争气,经常受到老师夸奖,说我家那娃聪明,以后好像还能当什么物理老师。”
“我是庄稼人,不懂这些,不过既然是老师,那肯定不错,能吃上官家的饭呢!”